最近,关于增程汽车的话题在网上讨论得特别火热。
很多车主,尤其是那些开了两三年的老用户,都开始分享自己真实的用车感受。
大家普遍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市区里开,增程车简直就是个宝贝,安静、平顺、省钱,开起来特别舒心;可只要一开上高速公路,尤其是一跑长途,感觉就完全变了,油耗噌噌往上涨,甚至比同级别的纯燃油车还要费油。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当初厂家宣传的“可油可电,续航零焦虑”的省油神器,怎么一到高速上就好像变了辆车呢?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里里外外给说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白增程车到底是个什么工作原理。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装着一个“随身汽油发电机”的纯电动汽车。
它的核心特点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驱动车轮的始终都是电动机。
那个我们熟悉的发动机,在这辆车里并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它的唯一工作,就是烧油,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把电能要么存进电池里,要么直接供给电动机使用。
搞清楚这一点,是理解它在不同路况下表现差异的关键。
在城市里开车,路况是什么样的?
红绿灯多,频繁起步、刹车,车速忽高忽低。
对于传统的燃油车来说,这是最不经济的工况。
发动机转速 постоянно 变化,走走停停之间,大量的能量都被浪费掉了。
而增程车恰恰就在这个场景下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因为是电机驱动,所以起步的时候动力响应非常快,感觉很轻盈,而且没有发动机的抖动和噪音,整个驾驶体验非常安静、顺滑,高级感十足。
更重要的是,当电池电量充足时,它就是一辆纯电车,用电成本自然很低。
即便电量不足,发动机启动发电,它也能在一个相对稳定、高效的转速区间工作,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发电工”,始终在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下干活,避免了燃油车在市区里那种低效率的运行状态。
所以,在市区里,增程车显示出百公里两三个油的综合油耗,甚至更低,这并不是吹牛,而是它工作原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一旦场景切换到高速公路,整个游戏的规则就全变了。
高速行驶的特点是长时间、高速度、高负荷。
这时候,增博车的那个“聪明”的工作原理,反而成了它的一个负担。
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能量传递的过程。
一辆普通的燃油车在高速上,能量的路径是:汽油燃烧,推动发动机,通过变速箱,直接驱动车轮。
这个过程相对直接,能量传递的效率比较高。
而增程车在高速上亏电行驶时,能量路径就变得曲折多了:汽油燃烧,推动发动机,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再经过电控系统,最后才供给电动机去驱动车轮。
这个过程多出了“烧油发电”和“电能驱动”这两个环节。
根据最基本的物理学常识,能量在每一次转换形态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损耗。
就好比你把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再从二楼倒到三楼,中间总会洒掉一些。
增程车这个“油转电再转动”的过程,每一次转换都会损失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都以热量的形式白白散发掉了。
有专业机构测算过,这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率,可能高达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也就是说,你烧掉的汽油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能量,根本没用在驱动车轮上,而是半路就“蒸发”了。
更严峻的考验来自高速行驶时的物理环境。
当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以后,车辆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会呈指数级增长。
车速越快,空气就像一堵越来越厚的墙,推着你的车。
增程车因为同时装备了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电动机这好几套系统,通常自重都比较大,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重不少。
更重的车身,再加上巨大的风阻,导致它在高速巡航时需要消耗的能量非常惊人。
这时候,那个原本为城市工况设计的、排量通常不太大的发动机,就不得不进入一种“拼命”的状态。
它需要以非常高的转速持续运转,才能发出足够的电来满足电动机的需求。
这种高负荷的运转状态,恰恰是发动机效率最低、最费油的区间。
于是,油耗飙升到百公里八九个油,甚至更高,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很多车主都反映,在高速上,自己的增程车油耗比朋友的同级别2.0T燃油车还高,这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技术路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插混(PHEV)。
它和增程车最大的不同在于,插混车的发动机在必要的时候,是可以直接驱动车轮的。
在市区里,它可以像增程车一样用纯电模式行驶,体验感差不多。
可一旦上了高速,它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发动机直驱模式,能量路径变得和燃油车一样简短高效,大大减少了能量转换的损失。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主流的插混车型,在高速亏电状态下,油耗能稳定在五六个油的水平,比增程车省油得多。
而且,当需要急加速超车时,插混车的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同时发力,瞬间爆发出强大的动力,超车干脆利落。
反观增预车,因为动力来源最终受限于发电机的功率,很多车主都抱怨高速上“干吼不走”,油门踩到底,只听见发动机在声嘶力竭地咆哮,车速却提升得很缓慢,眼睁睁看着旁边的车轻松超越,心里确实不是滋味。
除了油耗和动力,一些实际体验上的细节也让高速上的增程车主感到困扰。
比如,发动机启动发电时,那种突如其来的噪音和振动会传进驾驶舱,打破了之前纯电行驶的静谧感。
有些车型在电量较低时,为了优先保电,会限制动力输出,甚至方向盘手感都会发生变化,让驾驶者心里没底。
厂家宣传的纯电续航里程,在高速上开着空调也要大打折扣。
服务区里,看着燃油车五分钟加满油就走,而自己可能要面对排着长队的充电桩,那种所谓的“续航零焦虑”,在特定场景下也变成了一种新的焦虑。
总而言之,增程技术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它是一种特点非常鲜明的技术路线。
对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城市通勤,家里有方便的充电条件,只是偶尔上高速的用户来说,增程车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选择,它能带来极佳的日常使用体验和较低的用车成本。
但是,如果你的生活和工作需要频繁地长途奔波在高速公路上,或者你是一个热爱自驾游的人,那么在选择增程车之前,确实需要对自己未来的用车场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它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它在高速工况下存在着能耗和性能的短板。
把一种适合特定场景的技术,包装成适合所有场景的“完美神器”进行宣传,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容易产生误导。
了解不同技术路线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选择,才能真正买到一辆适合自己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