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FF完成控股QLGN特斯拉协助Super One交付

贾跃亭这回把几件事像扑克牌一样摊在众人眼前,动作密集得像是一次公开的实战演练。

11月17日那份周报给出几条关键信息,像信号弹在行业内外炸开:旗下投资主体在纳斯达克拿下控制权,有家公司要改名上台亮相,和特斯拉谈好了充电接入,首批车零件已从上海启航,目标年底让首辆车从美国工厂下线,还准备把首台车交到西班牙足球明星伊涅斯塔手上。

这些节点聚在一起,让人既觉得热闹也产生疑问:这番连环动作能不能把企业从过去的窘境里拉出来?

先把最近的时间线梳清。

11月12日,FF旗下的FFAI完成对纳斯达克上市公司QLGN的战略控股,直接持股约55%,连同关联方合计接近63%,并取得董事会的主导权。

计划在11月20日将该公司更名为AIxCrypto,股票代码改为AIXC,届时会在交易所举办更名仪式。

表面意义显而易见:借助境外上市平台拓宽资本渠道,为后续动作提供市场入口。

有人把这类操作形容成给公司装上备用的油箱,目的在延长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的续航能力。

那辆车本身是故事的另一条主线。

FX Super One的核心消息是要接入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构建起更广泛的充电覆盖。

充电点少是电动车普及的一道门槛,能否把车主的焦虑压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消费者是否愿意掏钱。

接入特斯拉网络意味着车主在外出远行时可获得更多可用充电站,这在交付后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并非小事。

关键细节包括接入条款、充电费用分配、网络覆盖范围,这些会在后续实现中暴露出来,决定效果的好坏。

生产链条方面动作也不拖泥带水。

整套零部件已抵达上海港,预计在十一月底由海运抵达美国长滩港,之后会运往加州的汉福德工厂开始批量试制与生产,目标是在年底前实现首车下线。

把零件从仓库送到装配线上,中间要过海运、通关、港口调度,以及工厂的试装验证,每一步都像一枚勾连起来的钟表齿轮,任何一处卡顿都会影响最终走向。

汉福德工人的一句私下话很有代表性:他们更在乎的是装配效率和质量控制,那些时间表只在管理层的PPT上看起来好看。

销售端出现了一个醒目的数字:FF与加州翰林企业家联合会签署了100台FX Super One的预订协议,并收取了不可退的定金。

对于现金流而言,这是立刻见效的补充,它不仅代表订单信号,还说明市场一端有人愿意把资金提前押注。

把首台车交到伊涅斯塔手中并用作中东市场的启动事件,既是品牌传播手段,也具备商业意义。

明星效应能把产品的曝光度迅速放大,不过这种放大需要后续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来承接,缺一不可。

财务数据给出真实的紧迫感。

第三季度账面显示亏损约2亿美元,其中约1.3亿美元被列为一次性资产减值,主要与早期FF 91项目相关的设备与模具有关。

把这笔一次性减值剔除后,经营亏损约6800万美元。

另一个数据值得注意:公司已连续第六季度实现融资收入大于经营支出,账面现金余额超过6000万美元,为近两年高点。

这些数字说明公司短期通过融资手段在维持运转,减值属于过去投入的会计处理,但经营亏损依然存在,换言之产出端还需要把产品变成实实在在的营收才能把账面慢慢扭转过来。

风险点同样清晰可见。

减值反映的是历史投入没有完全转化为可持续资产,不少投资已经走到了需要重估的阶段。

贾跃亭,FF完成控股QLGN特斯拉协助Super One交付-有驾

从零部件到整车下线之间存在的变数很多,包括港口拥堵、海上天气、零部件质量反馈、试装发现的设计缺陷,每一项都会拉长交付的时间表。

充电网络接入会不会把车主的里程忧虑完全化解,还需看接入后的覆盖细节和费用策略。

债务方面,公司计划在接下来的周内公布第二个债务信托基金方案,目标是加快偿还中国法项下的债务。

这一步如果能够执行,有助于缓解国内债务压力,反之则会形成持续的现金流负担。

围绕这些进展,外界的反应呈现出热烈与谨慎并存的态势。

部分观察者把控股上市平台与更名视作打开海外资本通道的信号,认为这能为产能释放和海外扩张提供制度化的支持。

另一部分声音强调交付能力才是检验一切承诺的唯一标准。

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常常带着戏谑与期待,网民把这出连环动作戏称为“新一季的连续剧”,有人揶揄这家公司每出一招就像把时间表翻一页,观众的好奇心因此被不断拽住。

厂区里、会议室中和茶水间的细碎对话倒能反映出更真实的一面。

工厂里一位装配线技术员说,最怕的不是被催交付,而是交付出去的东西回头出现质量问题;一位供应链经理则感叹海运费的波动很容易把计划掀翻。

管理层的会议侧重于两件事:把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到能覆盖接下来的生产节奏,和把交付节点转换成可检验的产能数据。

这些内部讨论并不高调,它们像工匠缝制的一针一线,决定着产品能否体面地从车间出来。

把观察焦点凝结成几项可监测的指标:被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名后的市场表现和后续融资动作,特斯拉充电网络接入的实际覆盖与费用规则,汉福德工厂从试制到批量生产的节奏是否能跟上预定目标。

任一条出现偏差都会把当前的合力削弱,出现连锁反应。

在这个格局里,贾跃亭的策略带有强烈的多线并进特征。

资本端试图搭建外部流动性通道,产品端在拼速度和质量,销售端在尝试把现金提前锁定。

这一系列动作像是把一个偏离轨道的列车收回正道,过程里需要耐心也需要魄力。

比喻成赛跑不贴切,倒像是在走钢丝,既要保持平衡也要不断向前。

这场戏的后续值得盯紧。

若这些节点都能按计划推进,FF可能把曾经的问题一步步从账面移向市场,证明自己的生产与交付能力。

若其中任何环节出现明显延迟,市场的怀疑会迅速放大,资金链上的压力可能变得更难以承受。

读者可以把目光放在这三点上:交易所更名后带来的资本动作,充电接入后的终端体验变化,以及首车下线和第一批交付是否真正兑现。

行业角度看,这些动作不仅有关一家公司,它透露出电动车行业里关于基础设施、资本运作和供应链管理的联动关系。

每一次充电网络的接入都是对出行体验的重新布局,每一次跨境资本运作都是对企业长期生存策略的再设计。

把这两条线放在一起观察,会发现它们共同决定了企业从试验场走向市场化的门槛。

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如果这些计划全部成真,能不能把这家公司从持续追赶的位置推到能对行业格局产生实质影响的那个位置?

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也会牵动那些打算在新能源赛道下注的人们的判断。

读者可以拿出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这个结局谁也不能提前按下确认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