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两天新闻,固态电池这波是真的来了。国轩高科的半固态电池,实测下来,续航能冲到1000公里,量产今年就整起来。长安汽车直接端出来“金钟罩”固态技术,说是能量密度400Wh/kg,实车跑1500公里也不虚,年底就出首款样车。宁德时代、上汽、广汽,巨头们的动作也没停,关于固态电池的节点和方案,说实话,都在抢出头。评论区不少人直言:这回轮到燃油车开始慌了。还有人逗乐说,新能源车主是不是又成了“老韭菜”,技术真就一波赶一波。
新能源车进场这些年,续航焦虑,哪家用户没感受过。想跑远,开空调,看大屏,还是怕掉电。主流液态锂电池,极限理论才到700公里,平时充到80%,都不敢随便上高速;固态电池的参数直接拉到300-400Wh/kg,行业里消息又透风,首批量产的可能直接奔着500Wh/kg去。这不是推进一小步,这简直是汽车行业的那种跨越式升级。你说智能座舱、冷藏、大功率娱乐,过去都是牵着电源线过日子,真要固态大面积铺开,不用纠结用不用大屏玩游戏;续航长了,还有啥好纠结的?
这就像当年大家拿iPhone4当智能机标杆,功能机基本没人再碰。那是个时代的转折,当时的用户不管系统完不完善,都想着先体验新东西。现在电动车主在这个路口,其实也挺难做选择的。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入手液态电池车型,没享受到固态电池的福利,是不是真的被割了韭菜?挺多网友说,刚买新能源,结果下一波升级来得这么快,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但我琢磨,这种技术换代,往大了说就是消费社会永恒剧本。今天你担心被淘汰,明天说不定就是新标准的大赢家。国内科研不断冒头,拿最近的芯片赛道做例子,复旦那边深入两维芯片,“无极”技术,什么等离子刻蚀,直接摩尔极限卡出来,真可谓让不少海外同行捏了把汗。同时,生物医药领域也一堆新技术。像肝力维,国产研发,电商售价秒杀进口货一截,技术壁垒被攻克,进口版每克两万,普通人根本买不起。现在国产货闯进来,海外市场都在抢合作。二级市场、海外博览会摇旗呐喊,产品反响是真的站稳了。
再讲回电动车这块,用户对续航的焦虑、对安全的担心、有购买力的盘算,完全就是市场的真实反馈。液态电池一口气能跑四五百公里,碰到极端天气事故,电解液外泄的安全隐患,多少也让人心里打鼓。固态电池不只是续航提升,碰撞后不起火难爆炸,能直接解决普遍担忧。有人调侃,开车撞了都不怕,安全回家不是梦。循环寿命更长,抗衰减能力提升,二手车残值自然也能稳住。
但又回到钱这个事,不得不承认,固态电池现阶段成本还是高。生产一度电5700块钱上下,一台车光电池组就甩出来20万,电驱系统、车舱架构上点装备,整车定价可能四五十万。如果真追新,买这个钱可是真摆在那。记得欣旺达说2026年这价格能砍到两千块钱,但目前看,大多数消费者还是看售价和性价比,固态电池在短期内是高端标配,不是走量爆款。本身就像手机屏幕升级那一套,从LCD刷到OLED再到LTPO,结果呢,换机潮反而没那么猛;国五燃油车国六B落地照样街头堵车。
很多人买新车都说,怕新技术来淘汰自己。其实想透一点,只要你手里的新能源车能跑、能充、能修、能卖二手,政策托底,厂家兜底,用户不是拿产品在炒股,是买着用的舒服。真升级了,不是掉价更不是赔本赚吆喝,是等新技术正规量产之后再考虑。谁都想一步到位,现实没必要太焦虑。
大面积推广,市场自有选择淘汰的节奏,不会像手机那样一窝蜂换新,车是大件,折腾一台动不动几十万,普通家庭哪有这么高替换频率。觉得被“割韭菜”,其实本质是对自己投资失去信心。说白了,技术更新跟得上,不管是液态还是固态,都能用到政策和产业配套的好处。你要是充电方便,能跑长途,愿意再多用几年,没什么不行。
现在网友评论区很活跃,有人吐槽一波不如买油车,也有人说新能源路就是往固态走,早买早享受,晚买享特价,还有网友晒自家电车半年亏掉一半,调侃自己是“韭菜之王”。其实大家都明白,每个时代都有新的产品、有老用户被迫升级,但也有人吃到早期福利,谁说现在买新能源车就只能苦等贬值?电动车没那么脆弱,也不是手机换代那种一夜之间全员升级。电池技术往前推,都是让产业更强,用户体验更好。
产品层面,技术升级是好事,市场变革要时间,谁都在等政策补贴、制造成本下来那天。短期看,固态电池车型会是高端车主的新宠,街头还是液态电池用得最多。新能源车主只要享受到便利,继续享受国家政策、售后保障,不怕新技术抢风头,等市场成熟再换车,谁也不亏。换不换车型,全看是否适合自己。被“收割”不等于吃亏,只要配置保值、续航靠得住,就能继续畅跑,坐等新产品到货。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主旨是弘扬科技创新与民众福祉,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观点如有不当或侵权,请及时反馈,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传递新闻专业精神,坚持健康价值观。如需内容修正欢迎通过正规渠道反馈。写文不易,多留言点赞关注,我们会更加努力工作,也希望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幸福安康。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