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外滩钟声刚落,黄浦江面被最后一抹橘红染亮。我坐进Model S,轻触门把手,车身像听到暗号般微微下沉,空气悬架收回多余行程,整辆车安静得仿佛只是江面上一块浮动的金属。没有点火仪式,没有怠速抖动,只有仪表盘亮起柔和的蓝光,像给夜色盖了一层轻纱。
我把导航设到徐汇滨江的龙腾大道,全程十多公里,沿河而走,车速不急。Model S的动能回收调在“缓行”档,松开加速踏板,车辆像被一条看不见的丝线牵着,缓缓滑过南京东路隧道。隧道灯在玻璃车顶投下斑驳光带,我抬头,天窗镀银涂层把光线切成细碎的星屑,落在副驾的相机包上。
驶出隧道,江风顺着开了一条缝的车窗钻进来,带着潮湿的咸与远处油轮的柴油味。我把空调风量降到一档,让自然风与车内循环做一次短暂的交换。Model S的HEPA滤芯在后台默默工作,屏幕右上角的小树叶图标轻轻摇晃,像是对这场无声的净化表示满意。
龙腾大道的柏油比市区细腻,轮胎碾上去发出低沉的“簌簌”声。我把方向盘后的小滚轮向右拨两下,Autopilot图标由灰转蓝,车道保持与自适应巡航同时上线。此时车速缓慢,左侧是一辆慢悠悠的洒水车,右侧是骑行道里穿反光背心的夜骑者。Model S的侧向摄像头捕捉到骑行者手腕上的LED手环,系统在HUD里用淡蓝色框标出动态轨迹,提醒我预留横向距离。
沿江护栏每隔五十米有一盏暖白路灯,灯光在水面拉出长长的倒影。我轻踩刹车,车速降到30公里左右,车轮压过一段金属伸缩缝,悬架“咯噔”一声,把震动吸收得干净。副驾的朋友按下方向盘右侧的语音键,说:“放首适合夜游的歌。”车机反应不到两秒,音响里流出Lana Del Rey的《Venice Bitch》,低音在门板里共振,却不轰头。
再往前,是西岸美术馆的折线屋顶。我把车拐进龙华港桥底的临时停车带,熄火,挂P挡。Model S的屏幕自动切换至“露营模式”,空调保持适温,电池电量从出城时的87%掉到79%,预估还能恒温运行约七小时。我推门下车,布鞋踩到木质栈道,发出“吱呀”一声。江对岸的陆家嘴灯火像被谁泼上去的碎钻,高处的激光灯偶尔扫过江面,把波纹照成银白色。
回到车内,我打开后排中央扶手,抽出一瓶矿泉水。杯架底部有微弱蓝光,照得瓶壁上的水珠像一串微型灯泡。朋友把副驾座椅放倒,半躺,透过玻璃车顶找猎户座。我点开屏幕上的“灯光秀”彩蛋,车灯、雾灯、转向灯依次亮起,像给夜色打了一段无声的摩斯密码。
将近十点,导航提示返程车流增多。我重新系好安全带,轻踩加速踏板,匀成一段平滑的推力。车辆并入主路,Autopilot再次接管,方向盘小幅转动,像经验丰富的老代驾。经过南浦大桥时,斜拉索在窗外掠过,像一排沉默的琴弦。我把车窗完全升起,双层夹胶玻璃把风噪压下,车内只剩歌手的呼吸声和空调出风的细语。
回到出发的地下停车场,我拔掉随车充,枪头与桩口接触时发出“嗒”一声轻响,像给夜游画上的句号。站在车位里回望,Model S的尾灯在昏暗的墙面投出一抹暗红,像夜色里尚未冷却的炭火。
这一晚,车不是工具,更像一位不说话的旅伴。它记录江风湿度,记录轮胎温度,记录我每一次轻点刹车的力度,却从不催促。黄浦江的水声远了,而电机微弱的电流声还在耳边,提醒我:下一次夜色降临,这段路仍会在记忆里亮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