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冠军!中大型SUV周销榜:理想L6居亚,问界M7升至第九
2641辆。理想L6,第二。
榜首,依然不属于它。
中大型SUV的战场,从来不是速度的比拼,而是耐力的拉锯。
谁能在续航、空间、智能、价格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理想L6做到了八成。
可那榜首的位置,依旧被谁牢牢攥在手里?
不是宝马X5。
也不是奥迪Q6——162辆,几乎可以忽略。
更不是普拉多——情怀很贵,但销量很诚实。
榜首,是那个名字,你我都熟悉,却不愿轻易提起的“神秘车型”。
它像一道影子,始终笼罩在所有新势力头顶。
你追,它加速。
你停,它还在跑。
理想L6卖了2641辆。
这个数字,足够让传统豪华品牌汗颜。
宝马X5?销量未公开,但业内传言,压力山大。
可即便如此,L6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差在哪儿?
是品牌沉淀?
是终端服务?
还是用户心智中,那最后一道防线?
问界M7升到了第九。
第九,听起来不高。
但对于一个曾经被质疑“换壳”的车型来说,这是一次逆袭。
一次,用智能驾驶和增程技术换来的尊严。
华为的赋能,到底有多深?
不是简单的车机流畅。
是ADS 3.0的决策能力——路口变道,丝滑得像预判了所有司机的心思。
是鸿蒙座舱的生态闭环——手机一碰即连,音乐不中断,导航无缝接。
更是用户口碑的悄然扭转——“原来,这不只是个贴牌车”。
1218辆,坦克500新能源,第八。
硬派越野+插混,这组合,够野,也够省。
但它的热销,真的只是因为“能越野”吗?
不。
是都市中产对“逃离”的渴望。
周末,不在商圈,而在山野。
不在会议室,而在帐篷外看星星。
坦克500,卖的不是车,是生活提案。
一种对抗内卷的方式。
岚图FREE,1326辆,第六。
低调,但没掉队。
东风的底子,加上增程的灵活,它像一个沉稳的中年男人,不张扬,但可靠。
问题是——它何时能引爆?
品牌声量,始终是软肋。
再往下看,是一串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途昂,545辆,第十五。
曾经的德系霸主,如今在新能源浪潮里,显得有些踉跄。
V6引擎的轰鸣,敌不过电机的静谧。
大,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证。
魏牌蓝山,499辆,第十七。
长城的高端梦,走得有点累。
技术不差,设计不俗,可用户总觉得——“差点意思”。
差在哪儿?
可能是灵魂。
别克E5,298辆,第二十三。
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转型,像一场缓慢的手术。
刀子下了,血也流了,但病人还没醒。
通用的底蕴还在,可消费者等不了那么久。
深蓝G318,160辆,第三十二。
造型够野,价格够低。
可为什么卖不动?
交付?口碑?还是——用户根本不信一个“经济品牌”能造好硬派SUV?
榜单背后,是用户选择的变迁。
他们不再迷信“德原朗”。
也不盲目追捧“新势力”。
他们在算——每一度电的成本。
在试——每一次自动泊车的成功率。
在比——后排座椅的倾斜角度。
中大型SUV,早已不是“大”那么简单。
它是家庭的第二客厅。
是通勤的移动办公室。
是长途旅行的私人堡垒。
理想懂这个。
所以L6的后排,宽得像沙发。
问界懂这个。
所以M7的零重力座椅,能让人睡着。
坦克也懂。
所以500的后备箱,能塞下全套露营装备。
可用户更懂。
他们知道,2641辆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投票。
是妈妈对儿童锁的安心。
是爸爸对后备箱空间的满意。
是孩子对后排屏幕动画片的笑声。
为什么L6拿不到第一?
也许,榜首那款车,恰好满足了某个更隐秘的需求——比如,车机开机速度比L6快3秒。
比如,交付周期比L7少2周。
比如,销售顾问多送了一套脚垫。
细节,才是决胜的战场。
问界M7的上升,是华为技术下放的胜利。
但也是赛力斯制造能力被重新评估的开始。
人们开始相信——这车,不仅能“吹”,还能“跑”。
未来会怎样?
理想会不会推出L6 Pro Max Ultra?
问界会不会把M8的价格打到25万?
宝马X5会不会推出纯电版,直接杀进前三?
721辆,理想L8,第十二。
老将,开始让位。
市场的迭代,比我们想象的快。
而榜单最后的名字——领克09,149辆。
曾经的“国产豪华标杆”,如今在30名外挣扎。
沃尔沃的技术,吉利的渠道,为什么拼不过新势力的PPT?
或许,答案不在车里。
在用户心里。
他们要的,不再是“像豪车”。
而是“超越豪车”的体验。
安静。聪明。省心。
这个榜单,每周都在变。
但趋势,只有一个——电动化、智能化、家庭化。
三股力量,撕裂传统格局。
下一周。
榜首会换吗?
L6能登顶吗?
M7会冲进前五吗?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
2641,不是终点。
第九,也不是尽头。
战场,还在燃烧。
而用户,永远在等待,下一款真正懂他们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