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我们身边的汽车市场好像正在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
以前大家聊起好车、豪车,张口闭口都是奔驰、宝马、奥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BA”。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一些新品牌,比如问界,它们的新车,尤其是新问界M7和问界M9,在路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订单量也经常成为新闻头条。
很多人心里可能会犯嘀咕:这些新牌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它们凭什么敢说要挑战那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传统豪华品牌?
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和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紧密相连,那就是华为。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得先明白华为在里面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很多人一听问界,就以为是“华为造的车”,这个说法其实不完全准确。
华为自己多次强调,他们不直接制造整车。
他们选择了一条更聪明的路,就是和已经有很强制造能力的汽车厂商合作。
目前这个合作模式被称为“鸿蒙智行”,简单来说,就是华为提供一整套最核心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包括我们车里用到的智能座舱系统、越来越聪明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驱动车辆的电控和电机等关键技术。
而像赛力斯、奇瑞、北汽这些经验丰富的车企,则负责提供坚实的“身体”,也就是车辆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这些环节。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顶尖的软件公司和一个经验丰富的硬件制造商联手,共同打造一款划时代的产品。
华为负责让汽车变得更“聪明”,而车企负责让汽车本身足够“结实”和“好用”。
这样的合作,既发挥了华为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长处,也利用了传统车企成熟的造车经验,形成了一种强强联合。
那么,华为提供的这套“大脑”究竟厉害在哪里,能让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呢?
这就要说到两个关键点了。
第一个是鸿蒙智能座舱。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传统汽车的车机系统反应慢、操作复杂,用起来远不如我们的智能手机流畅。
而华为把他们做手机的经验完美地移植到了汽车上。
坐进一辆搭载鸿蒙座舱的问界汽车,你会发现中控大屏就像一个放大版的华为平板,操作起来极其顺滑,应用的切换和响应速度都非常快。
更重要的是,它能和你的华为手机、手表、平板无缝连接。
比如你在手机上没看完的视频,上车后可以自动流转到车机屏幕上继续播放;手机上的导航地址,也能一键发送到车上,省去了重新输入的麻烦。
这种万物互联的体验,让汽车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变成了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这是传统车企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的。
第二个关键点,也是真正让很多人感到震撼的,是华为的ADS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以前我们说的辅助驾驶,可能就是高速上的自适应巡航,或者简单的车道保持。
但华为的ADS已经进化到了一个新阶段,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做到“不依赖高精度地图”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和乡镇道路上实现智能驾驶。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在很多复杂的路况下,比如没有清晰车道线的路口、有行人和电动车混杂的街道,车辆可以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自主判断路况、规划路线、进行避让。
这大大减轻了驾驶者的疲劳感,也显著提升了行车安全。
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他们的这套系统已经帮助用户避免了数百万次可能发生的碰撞。
当科技能够实实在在地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时,它就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正是凭借这两大核心优势,问界系列车型,特别是改款后的新问てM7,一上市就成了爆款。
它用一个相对亲民的价格,提供了远超同级别传统燃油车的智能化体验,正好切中了当前消费者从“买一辆好开的车”到“买一辆聪明又安全的好车”的需求转变。
紧接着推出的问界M9,更是把这种智能化体验推向了极致,直接进入了5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并且取得了非常可观的销量,这在以前是国产品牌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华为能做到今天这一步,绝非一日之功。
这背后是他们长达十几年、累计投入上万亿元的研发积累。
我们都知道华为是做通信起家的,它在5G、网络传输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全球公认的。
这些技术应用到汽车上,就能保证车辆与云端数据交换时更快、更稳定,这对于智能驾驶系统的数据处理至关重要。
同时,华为在芯片设计领域也有深厚的积累,比如用于智能座舱的麒麟芯片和用于智能驾驶的昇腾AI芯片,这些核心硬件的自主可控,让他们在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上都掌握了主动权。
可以说,华为是把过去几十年在通信、终端、芯片等多个领域积累的技术,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整合与释放,最终在智能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集中爆发。
随着问界的成功,华为的“鸿蒙智行”联盟也在不断扩大,陆续与奇瑞合作推出了智界,与北汽合作推出了享界,未来还会有更多合作伙伴加入。
这种模式正在形成一种“集团军”作战的态势,用多款车型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但都共享华为最核心的智能技术。
这种打法对传统豪华品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为竞争的维度已经变了,过去大家比的是发动机的缸数、变速箱的挡位、内饰的用料。
而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的是车辆的算力有多高、软件能不能持续升级、人机交互体不体验好、智能驾驶安不安全。
在这场全新的竞赛中,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显然已经抢占了先机。
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也因此正在被深刻地改写,一个由智能化定义的新时代,真的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