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车企双积分情况正式公布、汽车制动新国标详细解读

最近中国汽车行业可谓动作频频,两份重量级政策的发布犹如为市场注入了两剂强心针,不仅清晰地描绘了行业发展的最新蓝图,更为我们普通消费者的用车安全和未来技术体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一项关乎我们日常开车的“脚感”和行车安全,另一项则展现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在绿色节能道路上取得的巨大飞跃。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份意义非凡的“成绩单”和“新规”。

绿色转型成绩斐然:乘用车双积分交出亮眼答卷

就在几天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的“双积分”情况公告。这份新鲜出炉的成绩单,用详实的数据印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整个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境内117家乘用车企业(涵盖生产和进口)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318.9万辆(包含新能源车,不包含出口车辆)。在更为贴近实际驾驶的WLTC工况标准下,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达到了惊人的3.31升/100公里。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对比上一年度,同比下降了12.4%!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降幅,充分体现了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的力量。

2024中国车企双积分情况正式公布、汽车制动新国标详细解读-有驾

与此同时,行业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控制在78.47克/公里的低水平。这“一降一控”的核心成果,直接反映在双积分上:

燃料消耗量积分: 正积分高达5285.2万分,负积分为584.7万分。正积分远超负积分,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在降低传统燃油消耗方面表现优异。

新能源汽车积分: 正积分达到1728.8万分,负积分为101万分。同样,正积分占据绝对优势,凸显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推广的强大势头。

更值得关注的是内部结构:

93家国内生产企业贡献了2256.3万辆的产量,平均燃料消耗量更是低至3.21升/100公里(WLTC),平均二氧化碳排放76克/公里。其燃料消耗量正积分占比极高(5283.5万分 vs. 491.7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也非常突出(1727.9万分 vs. 90.4万分)。

2024中国车企双积分情况正式公布、汽车制动新国标详细解读-有驾

24家进口企业进口了62.6万辆乘用车,虽然在绝对油耗(7.58升/100公里)和碳排放(179.55克/公里)上与国内整体水平有差距,但也贡献了相应的正积分(燃料消耗量1.7万分,新能源0.9万分)。

这份成绩单有力地说明了“双积分”政策(即CAFC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 + NEV新能源汽车积分)的积极引导作用。该政策通过设定明确的油耗目标和新能源车比例要求,并允许积分交易,有效激励了车企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布局。正是在这种正向激励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得以快速提升,并引领全球。

安全基石再加固:乘用车制动新国标引领技术升级

就在双积分成绩单发布之际,另一项关乎行车安全的关键技术标准也正式亮相解读。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1670—2025)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这份新国标聚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带来了几项重要的、面向未来的升级:

1.ABS防抱死系统全面普及: 从2026年1月1日起,所有新申请型式批准的乘用车将强制安装ABS系统。ABS作为一项成熟且至关重要的主动安全技术,能有效防止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极大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制动安全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ABS装配率已达92%,新国标的实施将彻底消除剩余8%(主要为入门级车型)的空白,实现安全配置的全面覆盖,为所有驾乘者提供更基础的安全保障。

2024中国车企双积分情况正式公布、汽车制动新国标详细解读-有驾

2.驾驶逻辑优化:单踏板模式设置调整: 新国标对备受关注的“单踏板模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范。关键点在于:车辆在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完全停车。这项要求将于2027年1月1日全面生效(适用于新申请及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这意味着备受热议的单踏板模式中的“完全刹停”功能,将不再作为车辆的出厂默认设置。这并非禁止该功能,而是将其调整为可由用户根据习惯主动选择开启的可选项。新规同时要求,当用户启用强动能回收(可能导致车辆减速至停)时,系统必须提供清晰、持续的光学提示信号(如仪表盘图标),确保驾驶员始终清楚当前的车辆响应模式。这一调整充分尊重了用户的选择权,同时引导驾驶员在默认状态下保持对传统制动踏板的熟悉度和使用习惯,有助于形成更统一、更安全的驾驶操作预期。

3.动能回收更透明:制动灯自动点亮规则: 新国标填补了此前的一个重要安全空白,明确规定了能量回收系统工作时的信号提示要求。当车辆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动能回收)实现的减速度超过1.3m/s²时,必须自动点亮制动灯。这一要求对于提升道路沟通效率、预防追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测试数据表明,制动灯及时点亮可使后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缩短0.2秒,显著降低追尾风险。新规还强调,只要减速需求持续存在,该制动信号就应持续发出。此外,对于紧急制动(减速度≥6m/s²),标准也明确了触发紧急制动信号(如高位制动灯闪烁)的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极端情况下的警示效果。

协同共进:安全与绿色发展的双轮驱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发布的这两份重要文件——亮眼的双积分成绩单和前瞻性的制动新国标,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绿色低碳与行车安全并重,技术创新与标准规范同行。

双积分政策的持续实施和不断优化的成绩,证明了市场机制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能源汽车普及方面的巨大效能。平均油耗3.31L/100公里(WLTC)的达成和5285.2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的背后,是车企在高效动力总成、轻量化、低阻力设计以及大规模普及新能源技术上的集体努力。这为中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而制动新国标的颁布,则体现了对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用户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主动作为。通过对ABS的强制普及、对单踏板默认设置的优化、以及对动能回收制动信号的明确规范,新国标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牢牢守住了行车安全的底线,确保了人车交互逻辑的清晰与一致性。这种“规范前置”的思路,为未来更丰富的驾驶辅助功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融入铺平了道路,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道路使用者。

可以预见,在政策法规的科学引导和市场的积极反馈下,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在绿色、智能、安全的道路上稳健前行,为我们带来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更便捷的移动出行体验。这两份文件,无疑是这一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