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啥时候开始,我家那辆奔腾B50的油耗,慢慢就比前头高了两三个点。以前加满一箱油能跑快700公里,现在六百刚刚过,后来媳妇还特地记了账,一个月下来油钱竟然多了小几百,气得她拿着发票跟我算账。村里的老于一听:“你丫是不是发动机快废了?”其实也未必,师傅张强喝了口茶,嘴里吐槽:“老车哪有那麼娇气,八成是平时养护不到地。”
那会儿正值春天,门口几棵槐树开花,我顺手把车门一推,闻着油腻腻的车内味,想起来邻居王嫂也抱怨自己丰田卡罗拉油耗涨了,说自家那娃老拉着重物。其实细究起来,咱都是些小习惯闹的祸——有一回群里修车小崔说:“车里别堆太多东西,能省点是点。”后来我还真清理了一趟后备箱,翻出一箱矿泉水、旧轮胎和冬天剩下的麻袋。算算估摸着起码100斤,这玩意儿总共能让油耗涨两三升,师傅都笑我:“你是拉小卖部上路嘛?”这五六年老车,不勤快点底子就泻气。
说到油耗劲儿增,积碳算是“头号大邪”,修理店的孙大力总拍着手说:“催化器、喷油嘴、节气门都得隔阵清整。”我那次开车冷启动,听怠速表呲呲乱跳,尾气一股子臭鸡蛋味——八成是积碳闹的。修理工建议我去清节气门,4S店开价两百,自己淘宝买清洁剂倒也才五十。孙师傅说喷油嘴、火花塞也要捎带洗一洗,轻度用燃油宝试试,得挑那种标PEA成分的,连续加两箱油能溶解些微碳;但要是像我上回发动机抖得厉害,只能老老实实吊瓶清洗,一回三百块,效果还挺明显。村里的小强上回自己掏五十块买燃油宝,用了一下觉得没啥感觉,说“骗钱玩意儿”,不过城里表哥用的倒好,说车轻快多了。反正车友群里争论不少。
偶尔也有些冷门说法。老马开过某国产SUV,竟说尾气清理后冷启动一阵风——但高速掉速还是没太大变化。附近那个开雷克萨斯的老赵还介绍一种国外来的微波积碳清洗,反正价格啊,大几百一回,不知真假。
再提胎压,我家车去年冬天轮胎软趴趴,左前胎差点掉气,一测才知道胎压干到2.0bar,不怪发动机,实在太费油。销售小张总结过,胎压每低0.2,就多烧近百分之五油,换季更容易忽略。那次我还是听群里小改提醒,每周早晨温度低时用胎压计捏一捏,不按标准来真吃亏。为讲实际,室外冷时不妨把胎压往上抬个0.1,高温倒是要压低点儿。备胎也别偷懒,不查真遇到爆胎那天哭都来不及。我还见过有人装胎压报警器,像北方冬天,冷得快,报警器响个不停。
还有机油,别小瞧。早些年我住东北,路乡的修理铺有个赵师傅爱嘴贫:“老车机油用太稠的,等于给发动机喂粘糊。”原来车厂推荐5W30,动手加成了5W40结果油耗又高一截。韩系和日系其实讲究点,低黏度机油省油又顺滑,老德系和里程高点的老车倒可以适当加厚点,毕竟活塞缝隙大了点。还有一点,旧机油放着不用一两年,氧化光了,朋友小韩上回就吃这亏,发动机里头咕噜咕噜,耗油猛涨、动力还不够,在修理铺被骂了一顿:“你以为机油是老陈醋?越放越香?”
说来驾驶习惯也是个关节,邻居大胡子刚拿了驾照没两年,暴脾气,一脚下去转速飙三千、急刹急加速那叫一个爽,结果我给他算账,一箱油硬生生少跑八九十公里。师傅张强逢年过节带话:“稳当点,别瞎急!”平时别怠速等人,车闲着一年也能多耗几升油。我的一个乌鲁木齐朋友还教了我个招数,高速上甭开窗同时吹空调,80公里时速以后,开窗的风阻比空调还大,关窗反倒省油。微信车友群里自测过,24度外循环最“划算”,不是吹牛。还有个误区,急加速时发动机油喷得比平时多两三倍,怠速一等一两分钟,多烧的也顶启动好几次。
老车子不如新车?不盯紧这些琐碎,油耗就是磕磕碰碰的涨。前阵子车检,孙师傅点了点咱发动机,说还能用,但要长久省钱,积碳清了、胎压抻够、机油别懒、车别堆重、开别猛,才算有点门道。顺便说一句,我曾听说海南那边湿热、开空调用得多,老人都劝新车半年一换机油,要不耗油、烧机油都快得很,信不信由你。前天遇到老于,还抱怨油价又要涨,估摸着,这些细节省下来,攒够了就中午请媳妇涮顿卷粉,油没加多少,日子反倒舒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