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汽车市场可真是热闹,尤其是咱们国产新能源车,那叫一个“神仙打架”。
今天你发布个新技术,明天我推出个新车型,更新换代的速度比咱们换手机还快。
这就带来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刚提了新车的车主,屁股还没坐热呢,一回头发现厂家又出了个配置更高、价格还可能更香的新款,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感觉自己像是被厂家从背后悄悄“捅了一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背刺”。
这事儿,最近就发生在了咱们的国产汽车大户——吉利汽车的身上。
一边是业绩报告好得不得了,赚得盆满钵满,一边是部分车主在网上抱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吉利真的不厚道,还是这里面有啥咱们没看明白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吉利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首先,咱们得看看吉利交出的这份“期中考试”成绩单,那确实是相当亮眼,让人看了都得竖个大拇指。
就在前不久的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的总裁桂生悦公布了一系列数据,听着就提气。
说今年上半年,吉利的总营业收入超过了1500亿元,同比增长了将近三成,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1500亿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说每天一睁眼,吉利就能进账超过8个亿,这赚钱能力真是没得说。
利润方面也特别给力,净利润超过92亿元,要是把一些非主营业务的收益刨除掉,核心业务的利润更是增长了一倍还多。
销量上,半年就卖了超过140万辆车,市场占有率头一回突破了10%。
这个10%听起来好像不大,但换个说法大家就明白了,现在中国的大街上,每跑的10辆新车里,就至少有1辆是吉利集团生产的,包括吉利、领克、极氪这些牌子。
面对这样的好成绩,桂总也是信心满满,公开表示吉利在新能源车销量上已经是全国第二了,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追上甚至超过排在第一的比亚迪。
这番话,听着就让人觉得咱们的国产品牌是真的站起来了,有实力、有底气去争夺行业头把交椅了。
可就在这一片叫好声中,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出现了,那就是“背刺客户”的说法。
这词儿听着挺严重,但其实是很多新车主一种挺真实的感受。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现在的新能源车,技术迭代太快了。
你今天咬咬牙,花二十来万买了辆心仪已久的车,开回家里里外外擦得锃亮,朋友圈也晒了,亲戚朋友也炫耀了一圈。
结果没过两个月,你上網一看,好家伙,厂家又发布了一款新车,跟你这辆车定位差不多,但电池更大了,续航更长了,还多了几个智能化的功能,价格说不定还更便宜。
这时候你是什么心情?
是不是感觉自己手里的新车瞬间就不那么香了,觉得自己成了“韭菜”,买早了,亏大了?
这种感觉,就是车友们口中的“背刺”。
具体到吉利身上,这个矛盾主要集中在他们新推出的“吉利银河”系列上。
比如,很多消费者刚刚入手了银河L7这款插电混动SUV,对它的空间、动力和智能化都挺满意。
可没多久,吉利就高调公布了另一款新车——银河L6的各种信息。
这款L6是轿车,设计更新潮,技术上也有新的亮点,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这下,那些刚提了L7的车主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我是不是该再等等?是不是L6更适合我?”网络上关于“刚提车就变老款”的吐槽声,就是这么来的。
这其实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的一个“幸福的烦恼”,技术进步对整个行业和未来的消费者是好事,但对“早班车”的乘客来说,确实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面对这个既敏感又现实的问题,在业绩发布会这么一个公开的场合,吉利总裁桂生悦没有打马虎眼,也没有回避,而是选择了一种非常坦诚的方式来回应。
他的回答可以说给所有车企都上了一课。
他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我们已经提前把下半年要上市的新车型和它们的配置都公布出来了。
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背后的想法却非常深刻。
这是一种“打明牌”的策略。
吉利的意思是,我不再跟你玩“神秘感”了,不把新产品藏着掖着,非要等到发布会才给你一个“惊喜”或者“惊吓”。
我直接把我的产品规划这张“地图”摊开来给你看。
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接下来这几个月,我要推出银河M9、星耀6,还有一款中型插混轿车,高端品牌极氪要出一款豪华SUV,领克也要上新车。
这些车大概是什么样的,定位是什么,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
然后,把选择权完全交给你,消费者自己。
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求、你的预算、你的用车场景,来自己判断:是现在就买眼前的这辆现车呢,还是说我更中意后面那款,我愿意再等一等。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最大尊重。
它就像你去一家生意火爆的餐厅吃饭,老板不仅热情地向你推荐今天的招牌菜,还直接在菜单旁边贴了一张“下周新品预告”,告诉你下周我们会推出佛跳墙和龙虾大餐。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自己决定了。
如果你今天就饿了,想吃点好的,那今天的招牌菜就很不错;如果你是个顶级吃货,对佛跳墙情有独钟,那你可能就决定这周先简单吃点,把肚子和预算留到下周。
不管你怎么选,都是你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做出的决定,自然也就不会有那种“被蒙蔽”、“被套路”的感觉了。
桂总说,这种做法得到了用户的理解和支持。
这其实是建立在吉利强大的产品自信之上的。
你看他们下半年准备的这一连串“新武器”,简直就是一支阵容豪华的“航母编队”。
从十几万的家用市场,到三四十万的高端市场,从SUV到轿车,从纯电到插混,几乎把所有主流的细分市场都覆盖到了。
这种“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底气,才是吉利敢于“摊牌”的根本原因。
他们不怕你等,因为即便你等了,大概率也还是会落入他们精心布置的产品矩阵里。
这种从让消费者“猜”,到主动让消费者“看”的转变,不仅巧妙地化解了“背刺”带来的负面情绪,更是在用户心中建立起了一个更加坦诚、自信和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
这在当前竞争如此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沟通智慧。
它也告诉我们,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较量,更是品牌与用户之间情感链接和信任关系的较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