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电动车巨亏转型是赌还是梦

最近有一个数据在汽车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美国三大车企之一的福特,在最新的财报里扔出一个“炸弹”: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电动车业务亏了近12亿美元!一年亏掉十几亿,这听起来也太离谱了吧?更要命的是,这不是一次性“摁坏了什么东西”的技术性亏损,而是长期的、持续的、肉眼可见的“越卖越亏”。福特自己也承认,未来亏损还会继续。有人戏称,这简直不是卖车,而是“卖一台亏一台的慈善事业”。这事一出来,网上各种解读都有。有人说福特在电动车业务上彻底迷路了;也有人上纲上线,觉得这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上的“绝望挣扎”;更有激进的评论,直指福特正在拖垮整个美国汽车工业。

那这笔账到底是怎么回事?亏得这么狠,是福特真的没救了,还是事情没那么简单?咱们捋一捋。

先看基础数据。福特的电动车销量其实并不算差。今年第三季度,福特在美国市场交付了超过20,000台电动车,旗下主力车型Mach-E在北美卖得还算稳。别忘了,这可是一个刚进入电动车领域不久的传统车企,能在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新能源玩家的夹击下站住脚,已经不容易了。销量增长也很明显,福特的电动皮卡F-150 Lightning、商用车型E-Transit在细分市场表现都不错。换句话说,“卖不出去”不是问题。

再看营收。根据财报,福特电动车业务的收入为12亿美元,跟亏损数字差不多持平。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车基本是“赔本赚吆喝”,卖出去的钱都不够覆盖成本。营收拿得手软,但利润却一塌糊涂,确实让人头大。

那问题是不是出在毛利上呢?没错,福特自己也承认,电动车的毛利率太低,主要是成本控制不住。电动车的电池是它的心脏,也是成本的大头。福特的电池供应链还不够成熟,电池材料价格上蹿下跳,物流成本也压不下来,再加上工厂升级、技术研发投入,哪怕是自家生产,成本也高得吓人。这样一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尤其是像皮卡这种电池容量大的车型,简直就是“亏损放大器”。

但是,这种毛利低的问题,是不是只有福特一家在经历?其实也不是。咱们拉几个同行来对比一下,能看得更清楚。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的鼻祖,毛利率一直有优势,但那是靠规模化生产和多年的成本优化堆出来的。早年的特斯拉毛利也低得吓人,亏损连年,打磨了整整十几年才走到今天。再看看造车新势力,比如蔚来和小鹏,它们的电动车业务也是亏损状态,甚至小鹏刚刚发布的财报里,毛利率直接变成了负数。传统车企里,通用和斯泰兰蒂斯的电动车也没好到哪去,成本高企是行业共性问题。

福特电动车巨亏转型是赌还是梦-有驾

不过,福特的亏损显然不光是毛利问题。它的研发投入也特别高。最近几年,福特在电动车领域的研发开支远远超过了内燃机车型,不只是造电池,还在搞软件、自动驾驶、充电网络等等。比如,福特宣布要建全球最大的充电网络之一,光是这个项目就烧掉了几亿美元。还有电动车生产线,福特正在重建多家工厂,把传统燃油车生产转成电动车,这背后的改造费用、人工成本,都是大头。

那有人会问,福特是不是“乱花钱”了?其实,这种亏损是有一定战略性的。福特的逻辑是,先抢占市场,再优化成本。电动车业务目前是亏损,但它的目标是2026年实现盈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必须先烧钱,先把供应链搭起来,把市场份额抢下来。如果你等到成本优化好了再入场,市场早就被别人瓜分完了。这种战略性亏损,其实不少企业都在用。特斯拉早年就是这么干的,它亏得比福特还狠,但正因为烧钱够快,才抢占了行业的制高点。福特显然是想复制这种打法。

当然,这种“抢机会”的玩法也不是没有风险。如果市场反应不好,或者成本优化的速度赶不上亏损的速度,那确实容易掉坑里。但福特的底子毕竟还是厚的,传统燃油车业务还在挣钱,账上也不是没钱,它能撑得住这场电动车豪赌。

所以,这事看着吓人,但拆下来,其实有迹可循。这并不是福特“没救了”的证明,而是它转型的一个必经阶段。电动车领域确实不轻松,成本高、竞争大,但福特不是孤例,整个行业都在经历类似的阵痛。关键是看福特的下一步:能不能把成本压下来,能不能抓住市场趋势,能不能在未来几年扭亏为盈。这才是决定它命运的关键。

总之,这事儿没那么绝望,也别被表面数据吓到。亏损是真的,但方向不一定错。等着看吧,福特这场转型,可能会很有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