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丢越南摩托王座,80%市场被日本夺回,低价优势为何失灵?

提起越南,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可能就是那浩浩荡荡、川流不息的摩托车大军。

这个国家对摩托车的依赖,超乎许多人的想象,它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维系整个社会经济运转的毛细血管。

然而,就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市场上,我们中国的摩托车产业曾经上演了一出从巅峰到谷底的戏剧性反转,这其中的经历,至今仍是商界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

中企丢越南摩托王座,80%市场被日本夺回,低价优势为何失灵?-有驾

回想二十多年前,中国摩托车凭着一股锐气,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占领了越南80%的市场,把曾经的霸主日本品牌挤到了角落。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来之不易的江山,没过几年就又被日本人轻而易举地夺了回去。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竞争故事,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

事情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说起。

中企丢越南摩托王座,80%市场被日本夺回,低价优势为何失灵?-有驾

当时的越南,经济正在起步,老百姓对改善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而拥有一辆摩托车,就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梦想。

越南的地形比较特殊,狭长多山,公共交通网络还很不完善,摩托车灵活、便捷、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必需品。

市场需求像一个巨大的海绵,等待着被满足。

那时候,越南的摩托车市场几乎是日本品牌的天下,本田、雅马哈这些牌子,凭借着精良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占据了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太贵了。

中企丢越南摩托王座,80%市场被日本夺回,低价优势为何失灵?-有驾

一辆日本摩托车的售价高达两千多美元,这对于当时月收入只有几十美元的越南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就在这个市场空白点上,咱们中国的摩托车企业,特别是以重庆力帆、宗申为代表的一批厂商,敏锐地发现了机会。

他们采取的策略非常直接,也极其有效:价格。

当日本车还在两千美元的高价位上时,中国摩托车以七百到一千二百美元的价格杀了进来,有些甚至更低。

这个价格,一下子就击中了越南消费者的痛点,原本需要攒好几年钱才能买的摩托车,现在努努力几个月就能够拥有。

中企丢越南摩托王座,80%市场被日本夺回,低价优势为何失灵?-有驾

再加上中国和越南是邻国,陆路运输成本低、速度快,大量的中国摩托车源源不断地运往越南的城市和乡村。

效果是立竿见D影的,仅仅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摩托车的市场占有率就从几乎为零,一路飙升到了惊人的80%。

走在越南的街头,放眼望去,几乎清一色都是中国品牌的摩托车。

那几年,是中国摩托车产业在海外市场最高光的时刻,也是中国制造凭借性价比优势征战全球的一个缩影。

然而,眼看就要坐稳江山的时候,危机却从内部爆发了。

中企丢越南摩托王座,80%市场被日本夺回,低价优势为何失灵?-有驾

越南市场的巨大成功,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国内无数的企业蜂拥而至。

一时间,上百家中国摩托车企业,包括许多技术实力不足、管理混乱的小作坊,都加入了这场“淘金热”。

当所有人都想来分一杯羹的时候,最简单粗暴的竞争手段就出现了——打价格战。

这场内耗式的竞争,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比谁更便宜”的自杀式游戏。

一辆摩托车的价格,从最初还能维持在八九百美元,到后来被疯狂压价到不足两百美元。

中企丢越南摩托王座,80%市场被日本夺回,低价优势为何失灵?-有驾

这样的价格,连基本的成本都难以覆盖,更别提利润和后续发展了。

为了在这样残酷的低价竞争中活下来,一些企业开始在成本上动起了歪脑筋,而这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断崖式下滑。

原本应该用坚固钢材制造的车架,被换成了薄薄的铁皮,稍微有点碰撞就可能散架,给骑行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作为核心部件的发动机,也开始使用翻新件和劣质零件,导致车辆故障频发,骑在半路突然熄火成了常事。

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成本,直接在越南当地租个简陋的作坊,把从国内运来的散件胡乱组装一下就推向市场,连最基本的质量检测都没有。

中企丢越南摩托王座,80%市场被日本夺回,低价优势为何失灵?-有驾

除了质量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还干起了假冒仿冒的勾当,生产出外观酷似日本名牌的“山寨车”,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制造”的整体信誉。

当越南消费者发现,自己满心欢喜买回家的“便宜好货”,实际上是个问题不断、修都没地方修的“工业垃圾”时,那种失望和愤怒可想而知。

信任一旦崩塌,就很难再重建。

就在中国品牌因为内斗和质量危机自乱阵脚的时候,被挤到一边的日本企业,开始了一场教科书式的市场反击。

他们没有选择加入低价混战,而是坚守自己的优势,从品质和服务两个方面重塑消费者信心。

中企丢越南摩托王座,80%市场被日本夺回,低价优势为何失灵?-有驾

本田、雅马哈等品牌,针对越南市场的使用环境和消费者偏好,推出了量身定制的新车型,并且高调打出了“三年免费保修”的承诺。

这一招,对于那些被劣质中国摩托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越南用户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它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买我们的车,你买的是一份安心和保障。

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在越南全境迅速建立起密集的售后服务网络,确保用户无论在哪里,都能方便地获得专业的维修和原厂配件供应。

这种对用户负责到底的态度,与当时许多中国厂商“一锤子买卖”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终,越南消费者用自己的选择投了票,他们宁愿多花一些钱,也要购买一辆质量可靠、服务有保障的日本摩托车。

就这样,曾经占据80%市场的中国品牌,因为短视和内耗,一步步将市场拱手相让,最终被边缘化,退出了主流竞争。

这场从辉煌到溃败的经历,给所有中国企业都上了一堂沉痛而宝贵的课,那就是市场竞争,价格只是敲门砖,真正能留住用户的,永远是过硬的质量和值得信赖的品牌信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