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晚,“小米汽车”官方微博账号发布新一期答网友问,回应了“网上讨论有小米SU7的前保险杠靠近大灯处出现一些形变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需要维修么?”这一问题。

小米汽车表示,经过排查,小米汽车发现极小范围的小米SU7,车辆保险杠在安装时因间隙调整不一致,边角位置尺寸膨胀释放空间不足,在经过阳光暴晒后可能会导致局部变形。如果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可致电小米汽车官方热线(400-182-6888),或通过小米汽车App进行服务预约,小米汽车将提供免费的上门取送车和修复服务(时间约1小时内)。
据浙江广电旗下新媒体中国蓝新闻报道,近日,多名小米SU7车主通过社交媒体反映汽车的大灯与翼子板接缝处存在鼓包、翘边现象,按压时出现上下起伏,影响外观整体性。

5月15日,据界面新闻报道,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翼子板设计尺寸偏大,导致与车灯装配过紧,阳光照射下,热胀冷缩后出现缝隙,属于“设计制造汽车经验不足”引发的问题。同时,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还表示,自己处理汽车问题已经12年,还没碰到过原厂车出现这种情况的问题。
此外,近段时间,小米SU7 Ultra挖孔碳纤维前舱盖事件持续发酵。
5月15日晚,网络作家、车主代表“风云XTony”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在车主方表达起诉意向后,小米(01810.HK)汽车副总裁李XX及销售交付服务部总经理张X于近日与其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线下约谈。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进行了坦率的交谈,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会谈是有益的,但很遗憾没能达成最终方案”。
5月16日,上述车主告诉红星资本局 ,他所在的维权诉讼群成员都主张通过诉讼维权,预计耗时半年以上。上述车主代表称,小米方面承认宣传上存在问题,但表示如果同意用户退订,将“直接造成小米汽车的崩塌”。车主方对此并不认同,并表示接下来会保持对话。目前,该车主所在的维权诉讼群已超过70人,计划共同起诉小米汽车虚假宣传,并主张“退一赔三”。
“小米汽车副总裁称退订小米会崩塌”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当晚,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微博发文表示,“这两天出差见了很多行业朋友,也和一些车主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沟通,充分聆听大家的声音,但整个过程本人从没说过今日谣传的信息,目前相关报道均为不实内容,请造谣传谣者自重。”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供的终端销量数据,2025年第17周(4月21日至4月27日),小米汽车终端周销量为7000辆,较第16周下滑2.8%。第18周(4月28日至5月4日)小米汽车终端周销量为5700辆,环比下滑18.8%。第19周(5月4日至5月11日)销量为5200辆,环比下滑9%。
对于销量波动问题,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5月15日发文回应称:“今天米粉反馈有人在集体扩散小米汽车销量的内容,我了解了下各平台统计的4月10万以上轿车的销量排行榜。同时也问了下近期情况,和每一个小长假一样,假期前后消费重心向旅游、休闲等领域倾斜。无视周期的主观臆断,非常不专业。要不咱们回溯一下全行业历史周期数据验证一下我说的对不对?”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毅阳表示,汽车制造复杂度高,相比消费电子,汽车涉及上万个零部件,供应链管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难度呈指数级上升。小米作为新玩家,缺乏传统车企数十年积累的品控经验。首款车型通常需要市场验证,早期批次可能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如软件BUG、硬件匹配问题)。
传统车企如特斯拉Model 3初期也曾面临类似问题。此外,为抢占市场,小米可能压缩测试周期,导致部分潜在问题未充分暴露。短期内,消费者需权衡“创新功能”与“可靠性风险”之间的关系。
来源:《证券时报》、中国蓝新闻、红星新闻、界面新闻等
编辑:赵宇微
责编:羊丰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读嘉新闻
大家都在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