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

当红灯变成绿灯,发动机咆哮着冲出起跑线,每小时320公里的速度,短短几秒消失在视野里,现场观众总是在那一瞬屏住呼吸。绝大多数人只看那赛车的速度和激情,谁知道台下藏着的,是比大部分国家足球联赛还夸张的金钱游戏。常有人问,F1一年花多少钱,一辆赛车造得下血本,掉进护墙,几百万美元没了,车队老板脸都不变一下。4亿美元一年的预算,不一定能换来领奖台,还是有十几支车队跟着砸钱。F1到底图什么?怎么赚回那么多钱?这不是少数热血富豪玩的赛车游戏,这背后的钱流、赌注、合作,庞杂得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F1 2023年总收入34亿美元,营业利润8亿美元。对比2016年,收入18亿、利润4.5亿,八年增长一倍不止。钱到底从哪里来?三大块,一块电视和网络转播权,全球几百个国家转播,几乎每一家大电视台都要分杯羹,英国天空体育、美国ESPN、日本富士电视,版权贵得吓人。每年差不多11亿美元流入F1集团帐下。第二块大奖赛举办费,一场F1赛事要来,你需要给主办方写一张大额支票,最低三千万美元,像沙特、阿布扎比、卡塔尔、新加坡这些,靠国家级政府兜底,主办费溢价更高。谁抢着办,谁出的票房、转播和品牌曝光多,主办城市也是为了带动旅游收入。第三块品牌广告和赞助,车身四处贴着各行各业的LOGO,一年累计收入超过10亿。广告赞助和电视合同一样,定价全靠流量和影响力,车迷够多,品牌愿意烧钱。

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有驾
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有驾

34亿的大蛋糕,F1集团只吃30%,剩下70%要分给10支车队。奖金分配非常讲究,和成绩、历史地位挂钩,法拉利不管怎么输都不会饿死,去年的奖金2.6亿美金,最底层的威廉姆斯不到6千万。每年分奖金、分历史分红、分结构性补贴。奖金那张表,公开透明,排头的大队开心,末尾小队看着数字发愁,只能拼命活下去。大队钱多、研发投入就足、赛道表现就更强,成绩好反过来又能拿更多奖金,资本+成绩的轮回,头部效应一层层加剧。

再看车队本身的花销。制造一台F1赛车,研发周期上百人参与,碳纤维车架、涡轮增压引擎、能量回收系统、整车动力储备和空气动力升级,一个回合算下来,赛车零件一年花费至少五千万美元。工厂里八百来号人,全职搞设计、模拟、分析数据。比赛时,前方维护、后方分析,每站比赛像打一场小型的科技战役,每台赛车安装上五六百个传感器,实时监控,崩坏件马上更新。像维斯塔潘这种顶级车手,每年开价4000万美元,背后一堆机械师、气象团队、数据分析师,年薪加奖金,主力队员收入都能撑起一座城市的中高端消费圈。这项生意,挣钱的机制和堆钱的能力一样重要。

车队怎么维持?商业赞助撑腰是关键,满赛车身的LOGO,每个都有讲究。主赞助商,一年开销千万,车队名挂上去,甲骨文红牛、奔驰马来西亚石油、法拉利壳牌,全球曝光级别的合作。副赞助,Logo摆到侧边、后尾翼、车手衣服,也是一笔不小钱。核心场外收入藏在“围场俱乐部”Paddock Club,这个临时搭建的贵宾楼,每个F1周末变成商务场,高端品牌主、投资人、科技巨头、政府官员,私下交易、资源互换、合约签署。许多赞助商不是为了名望,是把这场赛事当成价值10亿美金的展会。一个周末能敲定几十个战略合作,光一单就抵过媒体广告的曝光。

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有驾
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有驾

品牌溢价怎么来的?F1不仅是一场体育秀,也是品牌背书。想象一下,红牛如果没有F1,可能还是一瓶年轻人喝的能量饮料,不会成为全球极限运动的象征。法拉利每年F1部门亏个上亿,也不会放弃这个项目,赛道的技术再落地,敲开每个富豪心态,豪车光环值翻倍。车队有光环、品牌有溢价,赛事本身越火,周边的生意范围也无限放大。

F1的商业逻辑,凡是能挣钱、能变现关注度的地方都不会放过。一场大奖赛,除主赞助,门票、衍生品销售、游乐体验、艺术展览都能变现。比如迈阿密、拉斯维加斯,直接搞到城市心脏,各种时尚展、明星互动、NFT数字藏品、球星看台,对冲了传统观众流失压力。实话说,现在现场观众比20年前要少了,赛事本身流量分化,但单场赛事平均门票收入和周边商业化早就翻了好几倍。宁愿卖少一半票,但每张翻三倍价,预售就能回本。

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有驾

成本控制这一块,2021年引进成本帽,算总账年支出1.35亿美元封顶,把开发、工厂、维护都算进去,变相给小队留活路。车手工资、市场推广不算在内,豪门还是能稳住竞速优势。富队拼主力、拼技术实力,小队找外包、拉赞助,生存线太清晰。

有人问小车队有什么出路?现实摆在这。哈斯学会和法拉利抱团,零部件全靠外采,团队只有三百人。威廉姆斯要求车手自带赞助,赞助商来了、开得慢没事、钱能烧起车队就能存活。车队老板投资F1,不为利润,赌的是品牌、技术外溢收益。法拉利能证明F1是豪车科技的顶流试验田,红牛把动感、冒险的符号吃得死死的,就连奔驰、阿尔派,也用F1成绩拉高整个品牌形象。赢了人设,输了市占率,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

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有驾

F1主办方也不断变新花样。网飞纪录片《极速求生》,聚焦车手、管理层矛盾,不讲技术,嫌热闹不够、剧情顺便捡一个。结果美国市场被盘活,ESPN收视率三年涨一倍,转播权涨到九位数。拉斯维加斯大奖赛是一步险棋,官方包揽场地、楼宇、门票、酒店、娱乐,赌收入不分红。一场投资10亿美元,单张VIP票价格冲到1万美元,入场券、周边全部抢空。新瓶装旧酒,变现的方式全按照互联网公司来。

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有驾

数据上看,全球F1粉丝数慢慢在下滑,从巅峰7亿到现在3.84亿,现场观众减少一大截,转播、门票却都涨价。这生意模型越来越像奢侈品——不求人人能买,只要核心顾客花高价买体验,品牌和盈利依然稳。车队和主办方主动选择“高净值客户”,愿意买单的,欢迎;一切体验平民化的路子,慢慢往高级定制走。

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有驾

有压力也有争议。美国市场能否持续热度,新兴城市举办费用会不会压垮收支点。顶级车队垄断影响比赛观赏性,技术同质化让新粉丝无感。这些问题,F1和联盟、赞助商都不可能完全无视。未来几年再来看,能不能像NBA那样做到全球流行,每次规则更新都带着资本意志走下去,看车迷和市场怎么变。

F1烧钱拼速度,奖金分配显差距,品牌合作成核心-有驾

F1这套商业机器,早已经不是纯粹的竞技。一个LOGO能卖几十万美金,一张包厢票能让品牌客户排队争抢。核心圈子资源互换,围场里达成合作,体育和商业早已难解难分。新车队进场门槛高得离谱,没有几个亿,别玩。但回头想想,这项运动的驱动力,已经不只是汽油、动力单元和空气动力学。每一圈冲线背后,是资本、品牌、野心和机会。喜欢刺激的看成绩,懂行的盯围场里谁和谁在握手。速度领域的巅峰,商业领域的较量,比赛场边最热闹。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