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当大家都在讨论汽车市场竞争多么激烈,价格战打得多么火热的时候,一个我们熟悉又似乎有些陌生的名字,上汽集团,却悄悄地交出了一份让人有些意外的成绩单。
在2025年上半年,这个有着七十年历史的老牌国企,竟然卖出了超过205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4%,实现了连续六个月的销量增长。
很多人一提到上汽,可能第一反应还是大众、通用这些合资品牌,觉得它就是那个靠着国外伙伴过了几十年安稳日子的“大厂”。
但如今的数据告诉我们,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位曾经被认为有些行动迟缓的“巨人”,似乎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央,那么,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最核心的变化,要从上汽自家“孩子”的成长说起。
过去,上汽的销量很大程度上依赖合资品牌,但现在,这个局面被彻底扭转了。
今年上半年,上汽卖出的车里,有超过63.5%都是它自己的品牌,比如荣威、名爵(MG)、智己等等。
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升,意味着上汽已经不再单纯依靠“外援”,而是真正把发展的重心和希望,放在了自己亲手打造的品牌上。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它代表着企业发展思路的根本性转变。
这种底气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产品力。
比如,荣威品牌推出了一款名为D7 DMH的混合动力轿车,它的百公里油耗低至2.49升,这个数字在同级别的B级车里创造了新的纪录,对于追求经济实用的家庭用户来说,吸引力非常大。
而在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域,上汽旗下的智己汽车也打出了一片天。
其新款车型智己L6,在上市后的第一个月,订单就突破了2.3万辆。
它最大的亮点是搭载了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号称可以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道路上实现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导航辅助驾驶,这种技术上的领先,精准地吸引了那些追求科技体验的年轻消费者。
同样,拥有英国血统的名爵MG品牌,在上汽手中也焕发了新的活力,一款名为MG Cyber X的车型,以其独特的“都市冒险玩具”定位,成功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直接带动了上汽在两个关键领域的飞速发展:新能源和海外市场。
上半年,上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64.6万辆,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占到了总销量的近三分之一。
这说明上汽的电动化转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海外,尽管面临着像欧盟可能加征关税这样的复杂外部环境,上汽的出口业务依然保持了韧性,卖出了将近50万辆车。
其中,MG品牌在欧洲市场表现尤其出色,单月销量接近3万台,持续成为在欧洲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品牌。
同时,上汽在印尼的工厂也下线了其全球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表明它的全球化布局正在不断深化和完善,为了支撑全球业务,旗下的安吉物流公司还新增了4艘大型滚装船,以增强全球海运能力。
这一切看得见的成绩,都建立在看不见的技术积累之上。
在当今的汽车行业,技术,尤其是智能化技术,是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的核心。
上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决心是巨大的。
前面提到的智己汽车所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的“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经过了超过1000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能够在复杂的交叉路口实现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40%的通过率。
简单来说,这套系统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人类司机,能够自主观察和判断,而不仅仅是执行预设的程序。
这种“断代领先”的技术,构成了上汽最坚固的“护城河”。
除了智能驾驶这个“大脑”,上汽还为自己的产品打造了强大的“身体”。
它整合内部资源,形成了“DMH混动、魔方电池、星云纯电”三大核心技术平台。
这就像一个模块化的工具箱,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需求,灵活组合,快速开发出高性能的产品。
例如,他们利用这些平台技术,推出了全球首款百公里能耗仅为9.125千瓦时的纯电轿车荣威D6,并且已经公布了固态电池技术的明确发展路线图,计划在2026年就能实现量产装车。
聪明的企业懂得借力。
上汽与科技巨头华为的深度合作,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
双方共同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尚界”,首款车型预计在秋季上市,将搭载华为最先进的乾崑ADS 4.0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
这种“强强联合”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上汽在智能化赛道上的竞争力。
有趣的是,过去作为“学生”的上汽,如今也开始向它的“老师”——那些国际合资伙伴输出技术。
上汽与奥迪正在联合开发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数字平台;上汽大众也推出了全新的增程概念车;别克GL8的插电混动版本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不到两个月销量就突破了2.3万辆。
这些都标志着上汽的技术实力已经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所有这些外部的变化,都源于一场深刻的内部变革。
上汽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自主品牌、海外业务和研发体系整合为一个“大乘用车板块”,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
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从4.2%提升到了6.8%,一款新车的平均开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
同时,为了激发创新活力,公司还推出了“超额利润分享计划”,并对智己、飞凡这样的创新业务团队实施股权激励,让核心员工能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当然,上汽的转型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公司的盈利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速度低于新能源行业的平均水平;海外市场也面临着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风险;而L4级别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巨大,如何尽快实现商业化落地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但无论如何,上汽集团通过这场从内到外的深刻变革,已经成功地打破了人们的固有印象,从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加速向一个全球化的智能出行科技企业转型。
它所走的每一步,不仅关系着自身的未来,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