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一个OTA把油耗干到2.6,同行看完连

最近车圈这个状态,突出一个“不务正业”。

本来以为9月份小米SU7把价格打下来,已经是把桌子掀了。没想到比亚迪最近的一个操作,属于是彻底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这事儿的核心不是什么方程豹卖爆了,讲真,方程豹那个所谓的“钛7”(朋友,那是豹5,下次咱编也编得准一点),首月交付过万,工厂干到冒烟,央妈亲自下场直播带货,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属于优等生正常交作业,虽然炸裂,但不算颠覆。真正让同行看了想连夜绣红旗投诚的,是比亚迪给老车主搞的那个OTA。

对,你没听错,不是给新车加配置,是给已经卖出去好几年的老车,直接通过OTA,把第五代DM技术又进化了一版,号称百公里油耗再降10%,最低能干到2.6L。

我靠,百公里油耗2.6L!这是摩托车吗?这让那些刚买了日系混动,还在为自己4个油沾沾自喜的车主怎么活?这简直就是时间管理大师,一边在外面搞新人,一边还不忘回家给糟糠之妻做个医美。这种操作,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说好的技术封锁呢?你怎么自己卷自己啊?

比亚迪说,他们用AI模拟了180万种工况,然后搞出了最优的省油策略。这个说法就很有灵性。什么叫180万种工况?我给你翻译翻译。这里面肯定包括了“早高峰三环主路堵成狗,旁边加塞的全是老头乐”、“下班回家发现小区车位被广场舞大妈占了,只能绕着小区找车位”以及“周末带娃去商场,地下三层绕了半小时,最后停在了一个宽度极限的柱子边上”。

你必须得承认,所谓自动驾驶和智能省油的终极奥义,关键根本不在特斯拉,就在这些不讲道理的中国特色路况里。只要大爷躺得快,任何L4级的自动驾驶都得喊救命。所以,比亚迪这波算是悟了,真正决定技术成败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那些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而是每一个堵在路上、心态即将爆炸的普通人。

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一个OTA把油耗干到2.6,同行看完连-有驾

这才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精髓。当下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存在什么体面和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价格战的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这次给老车主OTA,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还要把盘子舔干净,最后打包带走。

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一个OTA把油耗干到2.6,同行看完连-有驾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后来又换了国产混动的中年人,对这种事感受特别深。车企跟你聊情怀,聊设计,聊加速,甚至聊那个玄之又玄的品牌光环,其实都挺虚的。因为我真的拥有过那个被誉为“信仰”的特斯拉,我知道那种爱有多特别,你爱一个品牌的时候,它的任何缺点你都能自我合理化。奔驰也是一样,它最值钱的就是那个标,你买它就不是为了省油。

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一个OTA把油耗干到2.6,同行看完连-有驾

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车就是个工具。衡量工具好坏的标准,只有两个:第一,买它的时候花多少钱;第二,用它的时候花多少钱。比亚迪这波OTA,精准打击的就是第二点。它告诉所有已经买了它车的几十上百万老车主:兄弟们,别慌,你们手里的家伙还能再战三年,而且每个月还能给你再省包烟钱。

这种操作,简直是釜底抽薪。别的车企还在想怎么从新客户兜里掏钱,比亚迪已经开始给老客户发钱了,虽然发的不是真金白银,但省下来的油费就是钱啊。这就好比修仙,别人还在辛苦筑基,想着怎么卖丹药赚钱,比亚迪已经快渡劫了,反手开始给山下的凡人发延年益寿的丹药,积累功德。就问你怕不怕?

这套逻辑也被用在了新汉上。补贴后十五万多,纯电给你干到245公里,亏电油耗3.44L,还给你云辇-C,给你冰箱彩电大沙发,一把子给你整齐活了。尤其是那个智能泊车,说剐蹭了我给你赔。好家伙,这是请了个代驾还送全险,属于是保姆式服务。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对比亚迪的形容词有点匮乏,除了牛X就是疯了。但这真不是我词穷,是这个市场已经癫了,正常词汇无法形容这种“自爆卡车”式的竞争行为。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黔驴技穷了,卷不动新的了,只能在老东西上缝缝补补了。但有用,就是有用。能过,就是能过。

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一个OTA把油耗干到2.6,同行看完连-有驾

讲真,那个新汉的冰箱,我估计大多数人一年也用不了几次,最后大概率和我家那个吃灰的空气炸锅一样,沦为热剩饭的工具。但你不能没有,这就是态度,是军备竞赛,是我有你没有的降维打击。

所以你看,现在大众丰田这些老牌巨头,是真的笑不出来了。以前他们看中国汽车,就像看一群在自家院子里玩泥巴的小孩。现在这群小孩不玩泥巴了,开始搓“元气弹”了,而且是往全世界扔。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是个天文数字,比亚迪自己就占了一大块,而且卖到国外的价格,比国内还贵。这是什么?这是文化输出,这是用工业品为祖国赚真金白银。

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一个OTA把油耗干到2.6,同行看完连-有驾

最终,所有高大上的技术名词,都会被拉到最现实的维度进行审判。自动驾驶的AI,最后要接受老头乐的挑战;智能座舱的屏幕,要忍受熊孩子的摧残;而所谓的省油技术,它的终极考核官,就是那个每天为了几块钱停车费都要跟保安吵一架的普通车主。

比亚迪这波操作,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升级,这是一场行为艺术,一场对整个汽车行业发出的最后通牒: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已经不存在了。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