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朋友的丰田赛那,再开腾势D9,实测500公里差距明显!
最近,身边几位朋友都在为家庭换车发愁,目标都瞄向了30多万的MPV市场。说实话,这个价位,丰田赛那和腾势D9确实是绕不开的两个“狠角色”。一个是以“开不坏”著称的日系老牌,一个是以“大而全”闻名的国产新贵,月销量都轻松破八千,堪称MPV界的“顶流双子星”。但到底谁更适合自己?光看参数表可不行,纸上谈兵终觉浅。于是,我借着朋友的车,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500公里实测之旅,从城市穿梭到高速巡航,从静态体验到动态驾驶,就想搞清楚:这两台车,到底差在哪儿?这差距,真的有那么明显吗?
第一站:丰田赛那——“开不坏”的省心之选,但省心也意味着妥协?
坐进赛那的驾驶座,第一感觉就是“舒服”。这舒服,不是那种豪华大沙发的包裹感,而是一种“刚刚好”的踏实。坐姿和普通SUV差不多,不高不低,让你感觉是“开”车,而不是“坐”在车里被抬着走。方向盘握感适中,视野开阔,TNGA架构带来的低重心,让这台大块头开起来竟然没有丝毫“大车感”,转弯、变道都挺灵活,这点确实出乎意料。
动力方面,赛那的2.5L双擎系统,主打一个“平顺省油”。低速时,纯电驱动,安静得像只猫,车里放着音乐,几乎听不到电机的滋滋声。城市里走走停停,发动机经常“装死”,油耗确实感人,6L左右的百公里油耗,对于一台这么大尺寸的MPV来说,简直是“经济适用男”的典范。有网友调侃:“赛那的油箱,加满一箱油,能从北京跑到天津再回来,油箱盖都快生锈了!” 这虽然是玩笑,但也说明了它的燃油经济性确实够硬。
但,省心的背后,也有妥协。最大的槽点,就是发动机介入时的噪音。当你深踩油门,或者上坡需要动力时,那台2.5L自吸发动机“突突突”地启动,声音又大又糙,瞬间打破了车内的宁静。虽然全车有前后隔音玻璃,但效果有限,这声音就像一个不请自来的“老伙计”,提醒你它还在工作。这跟丰田一贯的“能省则省”造车理念有关,为了控制成本和重量,整车隔音用料确实一般。
底盘调校,滤震性不错,过减速带和小坑洼,处理得干净利落。但遇到连续的烂路或者大坑,悬挂的反馈就有点“单薄”了,会有多余的弹跳,这也是很多日系车的通病——舒适有余,厚重感不足。内饰嘛,中控台、门板上还是能看到不少硬塑料,虽然做工精细,但摸上去总感觉少了点档次。车机系统功能比较基础,导航、音乐、蓝牙这些够用,但智能化、娱乐性就别指望了。不过,赛那的细节设计很贴心,比如杯架多得数不清,前中后三排都有,而且设计合理,放水杯、放手机都很方便,这点很实用。
第二站:腾势D9——“大而全”的科技新贵,但“高高在上”也让人纠结?
如果说赛那像一个踏实可靠的“老友”,那腾势D9更像一个西装革履、才华横溢的“新贵”。坐进D9,第一感觉就是“高”!车高比赛那高出近20厘米,坐姿瞬间“居高临下”,视野是开阔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人车一体的亲近感,开起来需要一点时间适应,总感觉车头离自己有点远。
但D9的底气,来自它的“电”。它是一台以电为主的混动车,75公里的纯电续航,意味着如果你有家充桩,日常通勤完全可以当纯电车开,安静、平顺、动力响应快,一脚下去,推背感说来就来,完全没有赛那那种“绵软”的感觉。即使馈电,发动机介入工作,声音也控制得相当好,远比赛那安静,这得益于它更好的隔音用料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工程。
D9真正的杀手锏,是它的配置和智能化。走进车内,软包材料随处可见,中控大屏、液晶仪表、后排娱乐屏,科技感扑面而来。车机系统不仅流畅,功能也丰富,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能控制的功能多。相比之下,赛那的车机简直就是“上个时代”的产物。有车主戏称:“开完D9再开赛那,感觉像从智能手机穿越回了诺基亚时代。”
更让我惊喜的是24款全系标配的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这玩意儿能根据路况实时调节悬挂软硬,过弯时抑制侧倾,过颠簸路时吸收震动。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解决了MPV容易晕车的痛点。我特意让朋友在后排体验,他说:“以前坐MPV,走烂路像坐船,现在D9稳多了,没那么晕。”这绝对是D9的一大加分项。
当然,D9也不是完美无缺。首先,就是那“高高在上”的坐姿,开久了容易累,尤其是对于习惯了低矮坐姿的司机。其次,虽然配置高,但一些小细节的做工和人性化设计,比如杯架的数量和便利性,可能还不如赛那那么“润物细无声”。最后,作为一台新能源车,它的保值率和长期耐用性,相比丰田赛那这种“开不坏”的口碑,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500公里的路程,从城市拥堵到高速飞驰,从静态体验到动态驾驶,两台车的差异确实“明显”。赛那赢在省心、省油、保值,是“皮实耐用”的代名词;D9则胜在配置、舒适、科技,是“面面俱到”的典范。选择谁,其实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你是想要一个“省心省力”的老伙计,还是一个“聪明能干”的新搭档?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