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第4周新势力销量揭晓,问界强势登顶,小米理想紧咬其后!

问界领跑,新势力洗牌

华为问界以1.05万辆的周销量稳居榜首,这是连续多周领跑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在M7、M8、M9三款车型的合力推动下,问界在25万元以上市场形成全面压制。M9在50万级豪华SUV中几乎无对手,M8则牢牢占据40万级高地。合资品牌如奥迪Q5L、宝马X3的终端优惠不断加码,仍难挡消费者转向。鸿蒙智行生态已初具规模,智界、享界、尊界三品牌合计贡献近两千辆销量,展现出平台化作战的协同效应。

7月第4周新势力销量揭晓,问界强势登顶,小米理想紧咬其后!-有驾

更令人关注的是,问界的增长并非依赖低价促销,而是靠智驾系统和用户口碑驱动。一位在深圳南山交付中心提车的车主说:“开了三天ADS 3.0,感觉像请了个老司机坐副驾。”高阶智能驾驶正成为高端新能源车的胜负手。华为不造车,但深度赋能的模式,正在重构汽车产业的权力结构。有分析师指出,这像极了当年高通之于安卓手机的定位技术底座,却掌握话语权。

小米崛起,理想承压

7月第4周新势力销量揭晓,问界强势登顶,小米理想紧咬其后!-有驾

小米汽车以0.76万辆的成绩位列第四,SU7上市后热度不减,订单排产已到九月。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交付中心每天人头攒动,不少消费者专程从河北、天津赶来试驾。一位前手机米粉转车主笑言:“雷总说要做感动人心的产品,这次真给整明白了。”小米SU7已成为继理想L6、问界M7之后的第三大爆款车型,其精准切入20万-30万价格带,搅动了原本属于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汉的市场。

反观理想汽车,0.74万辆的销量虽不算差,但排名跌至第五,创下年内新低。曾经“月销五万”的神话不再,L系列更新缓慢,L6虽走量但利润薄,L7、L8改款迟迟未至。有老车主在社区吐槽:“去年提L8时说是五年内最好开的车,今年再连自动泊车都落伍了。”产品迭代节奏滞后正侵蚀品牌的先发优势。理想曾靠“冰箱彩电大沙发”赢得家庭用户,如今这些配置已成行业标配,差异化正在消失。

7月第4周新势力销量揭晓,问界强势登顶,小米理想紧咬其后!-有驾

零跑逆袭,格局生变

零跑汽车以8700辆的销量稳居第二,连续四周力压理想。更关键的是,它坚持“全域自研+性价比”路线,在芯片、电池、电驱等核心部件上自给率超80%。这种模式让人想起当年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战略。一位在杭州滨江提车的工程师说:“我算过账,同配置比蔚来看似便宜三万,其实零跑用料并不含糊。”下沉市场对高配低价车型的需求被持续释放,零跑C10、C11在三四线城市销量占比超过六成。

7月第4周新势力销量揭晓,问界强势登顶,小米理想紧咬其后!-有驾

小鹏汽车紧随其后,单周8400辆创下阶段性新高。自从王凤英加盟后,小鹏从“技术极客”转向“用户导向”,G6、G9的定价策略明显更接地气。有经销商透露:“现在展厅留资转化率比去年翻了一倍。”组织变革带来的战斗力提升肉眼可见。小鹏的智驾能力本就领先,现在加上销售体系的补强,正从谷底强势反弹。

二线鏖战,央企加持

深蓝汽车周销4300辆,作为长安旗下新能源主力,受益于集团升格为央企。这一变动意味着在资金、资源、政策协调上将获得更大支持。重庆本地有句老话:“山城的坡再陡,长安车从没趴过窝。”如今深蓝S07、SL03正沿着嘉陵江流域向中西部城市铺开。极氪与岚图均售出3300辆,前者在猎装车市场独树一帜,后者依托东风体系稳扎武汉周边。

蔚来仅售3200辆,虽环比增长但仍显疲态。换电模式重资产运营的压力日益凸显,而新车型ET5T、EC6未能形成爆款。方程豹3100辆的成绩则令人惊喜,作为比亚迪高端越野品牌,豹5已打开硬派SUV市场,即将推出的豹7被寄予厚望。广东越野圈已有传言:“陆巡要换,就等豹7。”

产业变革从不会温柔推进。当智能驾驶成为标配,当性价比击穿品牌溢价,当央企与科技巨头同台竞技,新势力的下半场已悄然开启。车企比拼的不再是单一产品力,而是技术纵深、组织韧性与生态协同的综合较量。未来十二个月,或将见证新一轮洗牌的加速成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