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变中国主场,比亚迪建厂欧洲,小鹏展自动驾驶

这个慕尼黑车展热闹吗?别说热闹,简直成了中国汽车企业的“主场”。你要是二十年前让人猜,估计谁也想不明白,未来出了国门还能听到一大堆中国厂商的名字,而且数量在全场还是头一份。116家中国参展企业是什么概念?横着走都没问题,不夸张讲就是一脚能踢倒仨中国人的节奏。你别看德国车展,这回中国人气不仅没有降,反倒成了最大看点。这背后折腾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细细琢磨琢磨。

咋就到处是中国车?是不是有点太冒进了?你扪心自问,现在谁能无视中国汽车?你可能觉得中国车便宜、技术一般,但人家早就翻身了。以前去国外车展,心里没底,啥都试水,混个经验;今年这阵仗,直接横插队进核心腹地,连技术带市场齐上阵,哪还像啥新来的?欧洲这块地儿,老传统玩了百多年汽车,现在轮到中国“踢场子”了。

再说,比亚迪这种企业,原先就一小厂子,二十年工夫,不仅变成全球新能源老大之一,还敢直接把全球首发、闪充技术的新车往欧洲扔。人家不是光卖车,连欧洲工厂都提前规划上了。这不是随便说说,要在匈牙利建厂,“在欧洲,为欧洲”,这不是把根深扎进去了?你要问欧洲工厂干啥用,除了生产,背后还有政策、圈子、市场,这是几步大棋一块下。

你看小鹏,既做车,还一套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底层架构一锅端,啥都带到现场。小鹏自己说,2026年L4级别自动驾驶要上市,Robotaxi也要在中国先跑起来,还想着搬到欧洲。这不是吹牛,是有资本说话——和大众集团都搭上了线。有了德国汽车巨头的加持,欧洲人要不点头那才有问题。零跑更狠,靠着Stellantis直接铺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网点快两千家,只有欧洲卖保险的能拼一拼。红旗过去被说老气、国产代表,现在发布纯电SUV,目标都锁定家庭和城市市场,连一汽老总都来了,表态要把红旗带进欧洲,几年内梭哈15款新能源汽车,这还是那个只卖给公务员和壮年男士的“老红旗”吗?

说到底,中国汽车这帮人不光卖东西,是把一整套产业链、整个生态圈都端了过去。你琢磨,宁德时代电池,已经和欧洲九成主要车厂都握过手了,基地都修到德国、匈牙利、西班牙。这是啥?电动车核心权力变成全球流通货币,谁能拒绝一个价格合适、质量过硬的动力电池?过去有种观点,核心技术永远只在西方手上;现在宁德时代能把NP3.0平台、最新一代安全电池直接推到欧洲,新闻一公布,欧洲厂商估计都松了口气,解决成本和安全难题。

再往上走,智能驾驶领域,中国的轻舟智航、Momenta这些公司,出了国不掉链子,直接跟高通、英伟达联手,落地自动驾驶本地化团队。你看轻舟智航,不光技术好,算力压榨、算法优势这些东西,原来都是什么“美国风格”,现在连高通欧洲总部都主动欢迎,德国本地化研发马上成立。Momenta还干脆和Uber联手要搞L4级Robotaxi的规模化商业运营,这在体验、市场和规则上都是打通了第一枪。

我们说供应链、技术生态,千万别小瞧。本来全世界的供应链都是欧洲拉着亚洲跑,关键零件别人说了算,现在中国提前布局,“技术全球输出”变成了真事。中国不光能出车,变成“给全世界做发动机、电池、芯片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超级工厂,这是“中心转移”的实锤了。

慕尼黑车展变中国主场,比亚迪建厂欧洲,小鹏展自动驾驶-有驾
慕尼黑车展变中国主场,比亚迪建厂欧洲,小鹏展自动驾驶-有驾

我倒要问一句,欧洲那些百年老厂子是不是就坐以待毙了?也不是。今年宝马、奔驰、奥迪都发新电动车,字里行间都是:中国市场最重要,要加大合作,提升电池性能,要跟中国供应链直接搞研发。这种表态多少带了点被倒逼感,实则互相依靠。比如奥迪还直接用了华为主导的智能驾驶技术“乾崑智驾”,能力不在欧美同行之下。宝马、奔驰、奥迪现在都在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欢,什么大屏幕、智能化、续航、OTA升级,“以中国为家”,本地化特色走上正轨。

这样算下来,大伙就得重新定位——中国汽车早已不是“廉价制造、低端出口”的形象。无论是比亚迪这种新能源龙头,在欧洲搞全球产业链一条龙;还是小鹏自带科幻味道,把自动驾驶的门槛拔高;还有零跑、红旗、宁德时代、Momenta这些一线阵容,无一不是“用技术和生态讲故事”的新套路。

慕尼黑车展变中国主场,比亚迪建厂欧洲,小鹏展自动驾驶-有驾

更深层的看法是,中国“整车+供应链+智能化”打包出口,已彻底把欧洲主导的传统格局打穿了。如果还闷在老套路里想象中国车做不成品牌,那结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全行业“旧王易位”。以前我们学欧洲,现在欧洲来学我们,技术、市场、玩法,谁都离不开谁。你看金融、政策、标准逐渐全球化,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值得深思的是,这种现象能延续多久?会不会出现反弹和摩擦?甚至本地保护、技术壁垒啥的。肯定会,你别期待全球化是一路坦途,但你看看欧洲车企的表态和合作,核心能力谁最灵谁上桌。即使喊抵制,终归还是谁的技术跟得上大趋势,谁能解决现实问题,谁就活得滋润。现在电动化、智能化的世界大战刚开始,谁都要拿命搏一把。

最后总结,大环境变了,主角换了。你见过哪届全球车展能让中国企业做到最大展团,还带着全产业链、智能技术、全球化工厂挥洒自如?这事已经从“数量冲击”升级到“质量驱动”了。中国车企不光要产品好、价格优,更要文化品牌有号召力,技术创新有源头活水——这样才能在欧洲、全球、未来的牌桌上一直玩下去。

产业竞合,不再是谁教谁,是互相学习、互相成就的新样本。未来不是一个国家吃独食,而是所有玩家靠实力“杀进杀出”。中国汽车,这趟大航海才刚刚开始,留给世界的,既有冲击,也有深思——你,是转型跟进,还是自绝于未来?等这场风暴的终局揭晓,咱再看谁笑到最后。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