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

国内合资(1993-2011)

到九十年代,眼看着中国的合资车企越来越多,铃木不想只卖图纸了,决定亲自下场。

1993年5月,长安铃木成立。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长安出地出厂,铃木出技术出管理。

表面上长安控股,实则车型研发权、技术导入权都在铃木手里。

铃木拍板的第一款车,就是奥拓。

1994年,国产奥拓下线,0.8L三缸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不到4升,那时候北京房价才2000一平,4万块的奥拓让无数普通家庭第一次坐上“自己的车”,重庆街头的红色奥拓出租车,排着队拉客,老一辈重庆人到现在还把出租车叫作“拓儿车”。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之后长安铃木又推了羚羊、雨燕、天语SX4等等。

看似车型多,其实都是一个套路:小排量、老平台、低成本。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羚羊1999年上市,油耗低到离谱,但十五年没换代;

雨燕2005年发布时非常惊艳,结果十二年后也没换代,除了新贴纸,啥都没改;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天语SX4号称“跨界先驱”,但在SUV没火、轿车还吃香的年代,这类“四不像”反而没人要。

你说铃木这产品逻辑错了吗?在日本、印度是对的——小排量省油、老平台耐用。

可在中国,全错了。

2008年之后,老百姓开始讲究“空间大、配置高、有面子”,铃木还在跟人说“实用就行”,这就叫闭关锁车。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长安铃木成立之后的两年半,1995年6月,铃木在南昌又成立了昌河铃木。

昌河原是造直升机的军工厂,设备先进、管理严谨。

铃木希望它守住北方和二三线市场。

一开始确实还行。2001年初代神车北斗星上市,方方正正的小车身,后排一放倒能当卧铺,拉货、载人两不误,个体商户抢着买。

但对昌河铃木来说,好运到此为止。
2002年,昌河想做更现代的轿车,于是推了利亚纳(Liana)。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1.6L全铝发动机、悬架比同级轿车高级。

但介于两厢和MPV之间的造型,在那时没几个人看得惯,利亚纳成了好车滞销的代表。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2007年又上了浪迪,说是“精致微车”,空间大、操控好,甚至还是独一份的四驱微车,结果呢?大家讨论的都是秋名山上看不见尾灯的五菱宏光,老百姓觉得,同样的钱,买宏光能拉货还能装人,买浪迪总觉得“少了点啥”,最后只卖了三年就停产了,反倒是后来自媒体们做二手车内容又把它带火了。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2008年后,昌河铃木彻底边缘化了。

从全球看,铃木把资源倾向了印度,在国内看,铃木把资源倾向了长安,这种情况在2009年长安重组昌河后,变得更为严重,想想也是,被竞争对手收购了,那还能有好吗?

最后到2013年北汽重组昌河时,铃木几乎不管南昌的事了。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不过就在这个阶段,铃木也尝试过“往上走”的另一条路——进口车型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2004年,铃木把超级维特拉(Grand Vitara)引进中国,定位硬派SUV,这绝对是好车,非承载车身,全时四驱,整车进口,卖二十多万,各种越野场景都能掺合一脚,两年后,铃木又带来了吉姆尼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这是真正的越野搅屎棍,非承载车身又小又轻,一般路况困不住它,但出去越野只能自己玩得嗨,既不需要别人救,也救不了别人,反倒在越野圈成了“信仰神车”,车迷爱它,市场不理它,销量从未高过。

铃木想靠这些进口车型稍微拉高一点形象,结果反而让人更困惑:这跟你的微车有什么关系?

但进口铃木只是小插曲,到2011年前后,铃木在中国达到了销量巅峰31.8万辆,虽然还不如今天比亚迪一个月销量,在当时的合资品牌中也排名非常靠后。

铃木汽车中国简史(2):在华40年,1元卖股权「迷惑车企」-有驾

所有人都知道,铃木在中国这么干下去没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