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咱用车社今天给您带来了个足以让车坛为之一震的消息!
比亚迪的仰望U9,最近在德国ATP测试场,以一种近乎“神迹”般的姿态,飙出了472.41km/h的惊人速度!
这数字,直接让此前Rimac Nevera R(431.5km/h)的纪录黯然失机,仿佛是历史的车轮,又一次被中国品牌重重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等成绩,自然激起了千层浪。
就连坐镇布加迪-Rimac的CEO Mate Rimac,都不得不公开表达他的技术疑虑,言语间透着一丝难以置信。
他仿佛化身为一位严苛的“技术侦探”,追问着这辆“陆地闪电”的真实极限。
他关心的,是电池的“脾气”能否hold住如此狂暴的输出,轮胎是否能承受住那股撕裂空气的巨力。
那么,比亚迪这台“东方神车”,究竟是如何在速度的巅峰之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Mate Rimac的质疑,又隐藏着怎样的技术深渊?
这472km/h的速度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物理定律在被挑战?
今天,咱就带您深入这场速度的“炼金术”!
在德国赛场上的“惊鸿一瞥”之前,仰望U9早已在中国工信部那儿“小试牛刀”。
当时曝光的数据,就足以让整个汽车界侧目:一台峰值功率高达555kW的电机,而且是四台!
合计超过3000匹马力!
这数字,简直就像是从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走出来的“天马行空”,一经披露,便在网络上激起了“信息洪流”,各种惊叹、猜测、甚至带着一丝敬畏的讨论,瞬间席卷了各大平台。
这数据,确实足以让任何一位对速度有着极致追求的工程师,产生好奇乃至审慎。
Mate Rimac,作为Rimac Nevera R的“掌舵人”,深谙电动超跑的每一次加速、每一次制动,都凝聚着无数心血和尖端科技。
他的质疑,精准地触及了电动车性能的几个核心命脉:
磷酸铁锂电池的“性格”:Mate Rimac指出,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倍率通常难以突破20C。
这意味着,即便是短暂爆发,要提供如此庞大的瞬时功率,对电池的“性格”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这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虽然有勇猛的士兵,但如果他们的“士气”和“体力”无法瞬间爆发,战役的胜负便难以定夺。
轮胎,那与大地最亲密的“伙伴”:他一语中的,将焦点锁定在轮胎——那是车辆与地面唯一的连接点。
“毕竟真正接触地面的是轮胎啊!”这句话,道出了轮胎在极限速度下的关键作用。
再强的动力,若不能有效地传递到地面,也只是“空中楼阁”。
他甚至用“跑100米快,不代表跑1000米也能维持”的比喻,暗示了对U9持续输出能力和轮胎耐久性的深刻考量。
面对这些来自“老牌劲敌”的审慎发问,比亚迪的回应,并非是慷慨激扬的辩词,而是以一份份不断攀升的测试数据,为自己“代言”。
这次跑出472.41km/h的是“工程车”,这个身份本身就传递了一个信息:这并非终点,而是向着更高峰攀登的途中。
更重要的是,这台U9搭载了全新的1200V高压平台,这标志着比亚迪在电动车电气架构上的大胆突破,可以将其视为一款为“速度而生”的全新物种。
电机转速的“怒吼”:这台U9的电机,竟然能够达到30000rpm的惊人转速!
这已然是赛道上的“极限玩家”才会触及的领域。
如同将F1赛车的引擎推向更高的转速极限,每一次转动,都蕴含着强大的能量释放。
电池的“潜能觉醒”:虽然同为磷酸铁锂电池,但比亚迪为其注入了“特殊设计”的灵魂,据称瞬间放电倍率能达到30C。
这无疑是为那3000匹马力的“洪荒之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也直接回应了Mate Rimac关于电池“爆发力”的疑问。
472km/h:速度的“炼狱”,物理定律的“新篇章”
在速度的舞台上,空气阻力是无处不在的“隐形巨人”,它随着车速的平方级增长,对车辆形成巨大的压迫。
要征服400km/h以上的速度,意味着要与这股无形的力量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仰望U9那3018匹马力的综合功率,正是为了驯服这头“空气巨兽”而生。
然而,速度的追求,绝非仅仅是动力的堆砌:
电池的“瞬时供血”:电池不仅要能“吼”出惊人的放电倍率,更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稳定地输出超过2000kW的功率。
这如同为一场决定生死的战役,瞬间注入最强大的兵力,考验的是能源系统的“供血”能力。
轮胎的“生死考验”:Mate Rimac的担忧,恰恰点出了轮胎在极限速度下的关键作用。
普通的轮胎,在如此高速下,早已不堪重负。
比亚迪与佳通合作定制的325/35 R20半热熔轮胎,从材料配方到胎面设计,都经历了严苛的极限测试,只为确保在472km/h的速度下,轮胎能如“磐石”般稳固,不至发生“万劫不复”的爆胎。
想象一下,在高速旋转中,轮胎承受的离心力和摩擦热,那是何等的严峻考验!
散热的“生死时速”:如此巨大的功率输出,必然伴随着惊人的热量。
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温度失控”,都可能导致性能的断崖式下跌。
Rimac Nevera R在此领域已是先行者,其先进的液冷系统和精密的温度监控,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比亚迪能否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为U9提供更卓越的散热表现,是其能否在极限速度下“傲视群雄”的关键。
1200V与800V:电压的“跃升”,效率的“革新”
当前电动车行业正从400V平台向800V平台迈进,而仰望U9则直接跨入了1200V的全新领域。
这两者之间的“鸿沟”,究竟在哪里?
简单来说,电压的提升,意味着在传输相同功率时,所需的电流可以相应减小。
这就像我们家用电,电压高了,线路传输的损耗就更小,效率也更高。
电流的“减负”,热量的“消融”:对于需要持续输出强大动力的超跑而言,1200V平台能够显著降低系统内部的热量产生和能量损耗。
这如同将原本用于输送能量的“粗糙水道”,升级为“平滑的巨型水渠”,能量传递更加顺畅,浪费也更少。
对“根基”的严苛要求:电压的提升,也意味着对整个电气系统的绝缘性能、安全防护以及元器件的耐压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
这好比建造一座摩天大楼,地基的稳固和材料的强度,决定了它能否抵御风雨的侵袭。
速度的“王者之战”,还有谁能争锋?
回顾速度的史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的“王者”:
Rimac Nevera R:它以2107匹的惊人马力,曾以431.5 km/h的速度,在速度的赛道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其四电机驱动系统和精妙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都堪称电动超跑的杰作。
Aspark Owl SP600:这款来自东瀛的电动尤物,也曾以438.73km/h的速度,短暂地登上了速度的“王座”。
然而,它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因此仰望U9此次挑战的是“量产电动车”的最高纪录。
特斯拉新一代Roadster:关于它的极速传说,已在坊间流传多年,但至今仍停留在“概念”阶段,何时能真正驶上赛道,仍是未知数。
比亚迪仰望U9这次在德国的“速度飞跃”,绝非仅仅是数字上的超越,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技术上的一次“登峰造极”。
它不仅打破了现有记录,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所展现出的强大技术实力和创新决心。
犹记得昔日,我们还在追赶的路上;如今,我们已然站在了速度的潮头。
这每一次的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中国汽车人的智慧与汗水。
仰望U9的“疾速狂飙”,无疑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汽车,已经准备好,在速度的赛场上,与全球顶尖力量同台竞技!
那么,接下来,这场关于速度的“诸神之战”,又将由谁续写新的篇章?
是国内其他汽车巨头,还是那些百年传承的欧洲超跑品牌?
在电动化的大势之下,技术的投入和创新,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老铁们,你们觉得呢?这场速度的盛宴,才刚刚拉开帷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