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最近的皮卡市场突然卷了起来?尤其是8月,在成都车展的助推下,一堆全新的皮卡扎堆上市,几乎把“金九银十”提前拉到八月中下旬。新车的价格从7.98万一路攀升到三十多万,燃油的、混动的、纯电的,全都来劲。问题就来了:现在的皮卡和以前真是一样吗?或者说,到底谁还在买皮卡,大家又在乎的是啥?咱们仔细掰扯掰扯。
先说句大实话,皮卡在国内很长时间就是个“工具属性”的存在:拉个货、跑个工地、接点材料,谈不上面子,更谈不上什么享受。可现在不一样了,皮卡变得讲究起来了,主打一个“乘用”、“智能”和“新能源”,你看每个厂家恨不得把那些合资SUV的玩意儿都塞进来——什么智能语音、液晶大屏、自动驾驶辅助,还有什么华为生态、OTA升级,这都原来想不到的事儿。
这种局面要追根溯源,其实有几点。第一,政策松动了。以前皮卡进城门槛高,有限行、有货运性质影响,现在不少城市把皮卡当成“小客车”管理,直接等于松了绑,所以新皮卡宣传册里头都写着“可无限迁入/迁出”、“无强制报废”、“十年两检”,不是白写的,人家真的瞄准了想要生活半径再扩一点的车主。
第二,新能源风头太大了。现在不改个混动、增程或者纯电版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搞技术升级。你瞅瞅,江淮悍途PHEV和悍途EV,各种动力路线都有,说白了就是一台车可以抡到底,电油都能用;长安猎手K50增程也是“油电双修”那条路,兼顾经济和性能;上汽大通干脆全家桶什么都有,星际X有真乘用、有EV、还有L版本,满足不同人群。大家都在抢这一波消费升级的钱——没办法,大家对“不限行”“用着省心”这些新需求太敏感了。
第三,卷科技也在卷配置。以前谁在意10多万皮卡的外观内饰、什么真皮打孔座椅、15.6寸中控大屏?现在真有了,而且不是说拿来遮羞的,而是拿来体验的。售后OTA、L2级驾驶辅助什么的,都是实打实的功能。长安猎手K50喊的是“乘用化、娱乐性”,还真不只是嘴上说说;大通星际X EV,纯电皮卡,这配102.2kWh大电池,能跑五百多公里,甚至还出女司机专属的“木兰粉”——以前有人能想到这些?说到底,厂家是真着急,这块市场没人占,就怕被新品牌抓住风口。
那问题又出来,大家真的愿意花几十万买个皮卡吗?这里头,其实分几拨人。有一类是创业拉货当生产工具用的,比如福田大将军F9创富版,价格干到了七八万,配的是大扭矩强动力柴油机,宽大货厢,空间就主打一个务实。而另一类,是原来喜欢越野、喜欢探索户外的车友,这帮人以前买SUV,现在换皮卡,图的是越野能力再加装载和改装自由度,比如长城炮V6火炮,搭的3.0T V6,峰值扭矩500牛·米,9AT变速箱,怎么看都像是玩越野的神器,官方就打着“赛级皮卡”的名号去忽悠消费。
还有一类,就是所谓“跨界玩家”,这些老哥不愿被传统束缚——既要求能拉能装,又要后排能坐人舒服,城市、乡村全能用。星际X真乘用皮卡、雷达千里金刚电混PLUS这些新车,就瞄准了他们。不仅装得下东西,还不像以前那种“驴车”,真正的乘用场景越做越好了。
说多了,有些疑问就出来了:用户到底在意什么?皮卡离家用到底还隔几道坎?
首先,老一批“卡友”还是重工具属性、耐用性、维修成本,但越来越多新用户,其实是被“大空间”和“独特性”吸引过来的。比如好多“新手宝爸”发现,二胎三胎以后,SUV空间小,MPV太油腻,皮卡反倒成了性价比高的另类选择——空间大、玩的元素多。再比如露营、徒步、骑行这些户外爱好者,买辆皮卡改装帐篷、后斗一开啥都能载,爽得不得了,甚至网上流传好多自驾进藏、房车生活,都是用皮卡做底盘的。
过去嫌弃皮卡“狠糙不好看、油耗大”,现在新力量进来,颜值提升,内饰升级,油耗性能也往轿车、SUV靠,体验很快就拉新一波用户进来。你看,奇瑞威麟R08也拉出来了,各种大屏、中控、语音控制,价格压到十万出头,专门打年轻人、家庭市场的主意。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最大瓶颈其实还是“认知”和“使用场景”。很多买皮卡的新用户还是担心——城市道路宽吗?进不进小区?过路费贵不贵?还有一个现实,虽然部分城市对皮卡放宽,但真正能像日常轿车SUV那样用的,还是有限制。厂家说什么“无限制”,但你真开着皮卡天天上下班,还是有点怕被交警关怀,或者被邻里议论“装大了”。但这种认知的转变,也正是皮卡未来增长的空间,只有越来越多实用型、智能型、漂亮型皮卡出来,把“硬派工具”往“日常伙伴”转型,才能真正让市场活起来。
再说说技术创新。以前皮卡动力很单一,柴油汽油二选一,现在混动、纯电加进来,实际用车成本降了不少。比如悍途PHEV那套4DHT+解耦电混系统,不挑续航、不挑路况、什么路段都吃得下,油耗比一般自吸/涡轮机动还低。长安猎手的“一键注力”、星际X EV的前后双电机、雷达千里金刚的超过千公里综合续航,其实都是围绕“实用为王”的创意搞出来的。这就是新皮卡和老皮卡的最大不同:不再只是纯动力卷马力,更要卷智能、卷玩乐属性、卷经济体验,卷科技感。
最后,就是价格了。以前皮卡想做高端没人买,现在价格跨度巨大,从七八万往上撸到三十多万,产品线丰富起来,覆盖面也就更广。小企业主、农村致富、露营越野、家庭出游,各种需求都有人接住,最怕的就是厂家还是按“老套路”一根筋推产品,不跑通新用户,这市场又会陷入新一轮内卷死循环。
说到底,皮卡市场的演进其实是中国汽车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年轻人不再盲目跟风买轿车SUV,家庭用户、户外玩家、创业者等群体在多元需求驱动下,开始关注“个性化、差异化、智能化”,皮卡恰好成了未来几年很有潜力的新品类。政策逐渐宽松、科技日益普及、审美持续升级,这三浪推动下,谁能真正抓住“场景创新”的窗口,谁就能在下一个汽车市场红利期杀出来。
给大家留一个问题,当皮卡变得又好看、又智能、又不限行,你还会觉得它只是拉货的工具吗?或者说,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想象力,把皮卡当成未来生活方式的载体,而不是过去的“苦力”?这事值得琢磨。市场是不断进化的,皮卡死板的形象,早晚会被推翻,关键是,咱们能不能先接受心态上的大变化,这也许才是未来皮卡市场打开天花板的那把钥匙。
总归一句话,8月皮卡不只是车展热闹、产品多,它其实是一次行业的“自我裂变”。以前皮卡不潮,现在潮了;以前没人愿意开进城,现在开进城都觉得特有范儿。这阵风头才刚起步,各路好戏还在后头。买不买是一回事,先得看明白,谁在下大棋,谁又是真懂用户的。皮卡市场的未来,也许比咱想象的还要精彩。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