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投资的出租车,为何卡在审批环节?
在法治社会中,依法依规办事是基本准则,可现实里却总有一些让人费解的现象。最近,广西百色隆林就出现了这样一件事,引发了不少关注。
广西百色海云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隆林分公司为满足当地出行需求,决定扩大运营规模,新增50台新能源出租车。这一计划得到了当地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的原则同意,于是公司投入400万元购入车辆,满心期待能尽快投入运营,为当地交通服务出一份力。
谁能想到,后续的发展完全出乎公司的预料。车辆购置后,审批手续却被卡住了。县交通局给出的理由从市场饱和,到公司行政许可资格不足一年,再到公司未提交审批材料,前后不一,令人疑惑。
公司为维护自身权益,先后提起1次行政复议和3次行政诉讼,令人欣慰的是,每次都胜诉了。
可即便如此,审批手续依然没有进展。交通局和县政府之间还玩起了“踢皮球”,交通局称是县里不同意,而县政府则表示这是交通局的事,互相推诿,让公司无所适从。
这不禁让人质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有人故意在背后作梗、设置障碍,想从中捞取好处?还是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
从常理推断,如果是正常的审批流程,既然法院已经判决公司胜诉,交通局就应该依法依规为公司办理手续。可如今的局面,实在难以用正常的审批流程来解释。倘若真的有人故意刁难,那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当地的营商环境。企业怀揣着对当地发展的热忱而来,满心希望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开展业务,却遭遇这样的困境,怎能不让人心寒?
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复杂的因素尚未浮出水面。比如,政策的衔接、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等。但无论如何,相关部门都应该给企业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不是让企业在漫长的等待和奔波中消耗精力和财力。
这件事也给其他地方敲响了警钟。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执行决策时,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不能让企业的合法投资因为一些不明不白的原因而受阻。
希望广西百色隆林相关部门能尽快正视这一问题,彻查审批受阻的真正原因,给海云公司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让企业的400万投资不再被搁置,也让当地的营商环境重新焕发生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