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配登场却惨败,新大洲本田150LA,到底输给了什么

本田标,水冷四气门,ABS加TCS,一万五交朋友! 当初新大洲本田150LA这套组合拳打出来的时候,我差点就信了。毕竟,这配置单往任何一家合资品牌的同级车上一放,都显得格外良心,仿佛一个市场破局者就此诞生。可谁能想到,几个月过去,排行榜上它仅排第四,被豪爵UFR、UHR这些老面孔甩开老远,这出叫好不叫座的戏码,究竟卡在哪了?

很多事情的崩坏,往往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开始的。比如那个座桶,设计得连一顶全盔都塞不进去,这意味着,你只要骑它通勤,就得在车屁股后面加个尾箱。这不仅破坏了原车的线条,还莫名其妙地增加了成本。对于买这个级别踏板车的人来说,实用才是硬道理,你连最基本的储物都搞得这么憋屈,别的还怎么聊?

高配登场却惨败,新大洲本田150LA,到底输给了什么-有驾

更别提那760mm的座高,对身高170cm以下的用户简直是一种劝退。看着不少车友只能脚尖点地,那种悬在半空的不安全感,特别是对于新手和女性用户,足以让他们在试驾一圈后就彻底死了心。宽大的坐垫确实舒服,可当舒适与安全感发生冲突时,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人机工学问题,累加起来就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

本以为这就够扎心了,没想到品控问题直接给了本田品质这块金字招牌一记响亮的耳光。有人在网上爆料,说新车的发动机里竟然有铝渣,传动系统生锈,甚至连车上的螺丝质量都差到不行,用一位车主的话说,拼多多都买不到这么烂的。这话或许有点夸张,但对于那些冲着可靠耐用四个字选择本田的用户来说,这简直是信仰的崩塌。毕竟在这个价位,省心的重要性,远比多一个TCS要高得多。

当这些内部问题层出不穷时,外部的市场环境也没给150LA任何喘息的机会。它上市时的价格优势本是一手好牌,可豪爵那边直接王炸,连续三轮降价,硬生生把UHR拉到了一万三的区间。这么一来,150LA就尴尬了。花差不多的钱,我干嘛不选个市场验证过、口碑硬邦邦的豪爵?非要去赌你的品控和那个憋屈的座桶吗?向上打不过降价的豪爵,向下又有一堆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车虎视眈眈,这个夹心层的定位,注定了它的落寞。

高配登场却惨败,新大洲本田150LA,到底输给了什么-有驾

再回过头来看那一堆华丽的配置,TCS在时速六十公里以下的城市通勤里,一年能启动几次?Pro版加一千六百块钱给的行车记录仪和胎压监测,自己去汽配城走一圈,一半的钱都用不了。那块TFT仪表,说是能投屏导航,但反光和分辨率的表现,又总让人觉得差了点意思。这种堆料式的配置策略,看似大方,实则没几项真正戳到用户的痛点。人家钱江梦想迪诺,不跟你玩虚的,直接给你配个手把加热,冬天那叫一个香。

高配登场却惨败,新大洲本田150LA,到底输给了什么-有驾

说白了,新大洲本田150LA的困局,压根就不是市场难啃,而是一场典型的自我感动式产品策略的失败。它以为把所有流行的配置都给你装上,就能赢得满堂彩,却忘了踏板车最核心的诉求,永远是实用、可靠和省心。到头来,感动了自己,却没能打动市场,这或许才是150LA最真实的写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