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新车曝光,一比一复刻宾利添越,网友评论炸锅

最近,咱们的网上车友圈可真是热闹非凡,起因是一组新车照片的流出。

这照片一出来,大家伙儿的眼睛都直了,为啥呢?

因为照片里的这台SUV,长得实在是太像一台百万级别的豪车——宾利添越了。

追觅新车曝光,一比一复刻宾利添越,网友评论炸锅-有驾

这方正霸气的前脸,这标志性的双圆大灯,还有那庞大的车身,一眼看过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宾利又出新款了?”可仔细一瞧车标,又不是那个带翅膀的“B”,这就让大家伙儿都犯了嘀咕,这到底是何方神圣,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致敬”顶级豪华品牌?

一时间,网络上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觉得这是国产汽车在抄袭,走了歪路;也有人觉得,这背后可能没那么简单。

这件事很快就有了答案。

经过网友们的深挖,这台酷似宾利的新车,竟然是来自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品牌——追觅。

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做吸尘器、电吹风、扫地机器人,在智能清洁家电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追觅。

一个家电巨头,突然跨界来造汽车,而且一出手就对标上了宾利,这操作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已经不是追觅第一次因为车的外形引发争议了。

自从去年宣布要造车以来,追觅推出的几款概念车型,似乎都精准地踩在了世界顶级豪车的设计图上。

他们的第一款车是台跑车,外形神似千万级别的布加迪,被网友们开玩笑地称为“布加觅”;紧接着的第二款SUV,又和劳斯莱斯库里南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现在,这第三款车又把目光瞄准了宾利添越。

这么一看,追觅的造车思路好像很清晰,就是专门挑最贵、最出名的豪华车来“学习”。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地就会给追觅贴上“山寨”、“抄袭”的标签,觉得这又是一个想投机取巧的品牌。

追觅新车曝光,一比一复刻宾利添越,网友评论炸锅-有驾

毕竟,在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上,有过这样的先例。

最出名的就是当年的众泰汽车,它曾凭着一款几乎一比一复刻保时捷Macan的车型,创造了月销量过万的奇迹,让很多预算有限的人圆了“豪车梦”。

但这种风光是短暂的,因为除了一个相似的外壳,众泰在核心技术、品质控制上全面掉队,最终“山寨”的骂名伴随了它整个生命周期,落得个破产重组的凄凉下场。

还有陆风X7和路虎揽胜极光的案子,也是闹得沸沸扬扬,虽然官司打得有来有回,但陆风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却一落千丈。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单靠模仿外形,没有自己的真本事,是走不长远的。

但是,把追觅简单地归为下一个“众泰”,可能就有点草率了。

时代在变,玩法也在变。

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例子,就是这两年火得一塌糊涂的小米汽车。

小米SU7刚发布时,同样有很多人说它像保时捷,各种“米时捷”的调侃也不绝于耳。

可结果呢?

小米非但没有翻车,反而成了市场的宠儿,订单接到手软。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小米在那个大家熟悉的外形之下,塞满了自己强大的技术实力。

追觅新车曝光,一比一复刻宾利添越,网友评论炸锅-有驾

无论是领先的电池技术、智能化的座舱体验,还是与其庞大智能家居生态的无缝连接,都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

小米用事实证明,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相似的外观可以是吸引眼球的“敲门砖”,但真正能让消费者买单的,是你门后的“真材实料”。

那么,追觅到底想干什么?

它有小米那样的底气吗?

答案是,还真有。

追觅敢这么高调地玩“对标”,背后是有着雄厚实力支撑的。

首先,它不差钱。

在宣布造车之前,追觅就已经完成了高达36亿元的融资,这在初创造车势力里是相当可观的一笔资金。

其次,它有成功的经验。

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追觅能从零开始做到行业顶尖,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证明了它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和全球市场营销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功力。

就在前不久的合作伙伴大会上,追觅更是现场签下了超过150亿元的订单,这说明整个产业链对它的未来都抱有极大的信心。

更关键的是追觅的全球化布局,这才是它和其他“模仿者”最大的不同。

追觅的CEO亲自带队去德国,要把工厂建在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而且厂址就选在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旁边。

追觅新车曝光,一比一复刻宾利添越,网友评论炸锅-有驾

这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追觅要搞的是“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它想从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全球顶级的制造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人才方面,追觅的团队里聚集了大量来自吉利、华为、比亚迪等中国顶尖车企和科技公司的精英。

这意味着它的车,不仅会有传统车企的扎实功底,更会融入华为等科技公司在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方面的先进理念。

综合这些信息来看,追天正在下一盘大棋。

它用酷似顶级豪车的外观,以一种最富争议性、也最能吸引流量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的到来。

这就像一个新人去参加一场盛大的晚宴,他穿了一件和全场最耀眼的明星几乎一样的礼服,瞬间就成了全场的焦点。

大家都在议论他、审视他,想知道他到底是谁,凭什么这么做。

而追觅要赌的,就是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之后,它能拿出的产品本身,足够惊艳,足够有说服力。

如果这台“国产宾利”最终能拥有德国制造的精良工艺、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和强大的三电系统,再配上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那么它最初那个备受争议的外观,可能就会从一个“黑点”,变成一个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记忆点”。

当然,这条路风险极高。

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之所以对“抄袭”如此反感,是发自内心地希望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能够依靠真正的原创设计和技术创新,堂堂正正地站上世界舞台。

追觅这种“剑走偏锋”的策略,无异于在钢丝上跳舞。

它所获得的巨大关注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产品力无法支撑起这份期待,那么铺天盖地的流量就会瞬间变成压垮它的舆论海啸。

最终,追觅会成为下一个昙花一现的众泰,还是会像小米一样,用实力为自己正名,这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但无论如何,一个家电巨头带着如此雄厚的资本和全球化的野心杀入汽车市场,本身就足够说明,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激烈和多元化的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