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停在门口的小米SU7,在没人的情况下突然自己启动,缓缓开上了马路。监控拍下的这一幕,让全国车主都坐不住了。
9月30日,山东威海的一位小米SU7车主发布了一段监控视频。画面显示,当时车主和一位女士正在室内,车辆安静地停放在门口。突然,这辆白色的SUV自己启动了,平稳地驶离了停车位。室内的女士发现后惊叫起来,车主也立即冲出门外追赶。
事发后,车主联系了小米汽车客服。客服初步回应称,可能是车主误操作手机导致了车辆启动。这个解释并没有让车主信服。他在社交媒体上强调,车辆启动时自己根本没有操作手机,并公布了完整的监控视频记录。
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汽车成精了”“自动驾驶失控”等说法开始流传。10月3日晚,小米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详细调查通报。
小米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与车主协同展开调查。调查过程中,小米获取了用户授权的手机APP操作日志和车辆后台数据。数据显示,在车主描述的时间点,车辆确实收到了来自一部iPhone15ProMax手机发出的泊车辅助指令。
调查人员核对了车辆后台数据和手机操作日志,发现指令发出时间,车辆响应时间以及泊出指令都能完全匹配。这意味着,车辆确实是接收到了合法指令才启动的。
小米在通报中特别解释了此前客服沟通产生的误会。车主最初被告知是“iPhone16”发出的指令,这引起了车主的困惑。调查发现,这是由于线上客服将设备型号标识符“iPhone16,2”错误地解读为了设备型号“iPhone16”。实际上,这部手机的真正型号是iPhone15ProMax。
泊车辅助功能的激活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手机必须通过蓝牙与车辆保持近距离连接。这意味着,发出指令的手机当时就在车辆附近。这个功能设计的本意是方便车主在狭窄车位上下车时,可以远程控制车辆移动。
小米在通报中对客服沟通中出现的信息误差表示歉意,并承诺将改善后续服务流程。数据显示,车辆在接收到指令后的反应完全符合程序设计,不存在系统故障或质量问题。
这起事件揭示了智能汽车使用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便捷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泊车辅助等功能为车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因误操作引发意外。类似的智能汽车“乌龙事件”并非首例。此前,其他品牌车辆也曾出现过因手机误触,钥匙误按导致车辆移动的情况。一位汽车行业技术人员表示,现代智能汽车集成了大量电子控制系统,任何信号干扰或操作失误都可能触发车辆响应。
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普及的背景下,这起事件提供了一个观察案例。它不仅关乎一个品牌或一款车型,更关乎整个行业如何更好地设计人车交互机制。
目前,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已超过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随着销量增长,如何确保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车辆的各项智能功能,成为车企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汽车行业专家指出,智能汽车的数据记录功能为厘清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次事件中,完整的操作日志和车辆数据成为了查明真相的关键。
对于普通车主来说,这起事件提醒需要注意智能车钥匙和手机控制端的使用安全。避免将电子设备放在易被误触的位置,了解车辆各项功能的激活条件,都是预防意外发生的有效方式。
小米汽车在通报中再次强调,将用户安全和使用体验作为核心优先级。该公司表示,将持续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体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