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号工程”到资质注销,新能源产业滚滚洪流下默默无闻的车企浮沉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速达汽车)曾经是三门峡的“一号工程“,是河南省唯一的本土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企业,曾经在三门峡范围内辉煌一时,在总投资只有20亿元的情况下成功生产下线3000台乘用车,放眼国内外都可见一斑。和诸多主流新能源车企相比,20亿的资金可谓捉襟见肘,其中还包括厂房建设资金,在所有的新能源车企浪潮中名不见经传而又令人震惊,相比拜腾和奇点汽车,速达汽车也可谓遥遥领先。然而从2021年至今,在没有实质性生产的情况下,速达汽车拖欠员工工资、欠缴社保费用超过2个亿。
2010年,在低速四轮电动车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速达汽车就已经注册成立,但直到2019年才拿到新能源车乘用车生产资质,直接错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推出的车型是从铃木启悦车型改款而来,车型相当老旧,是一个油改电车型,在市场上竞争力疲弱。
2019年是速达汽车蓬勃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速达汽车大量招工,以至于没有点人脉关系都进不了速达汽车当普工,同时也造就了公司有40个部长的奇闻。如火如荼、加班加点的干了一年,但因为造车经验不足、返修率高、供应商供货不及时等问题,截至2020年年中逐渐停产,总共生产下线3000台左右

2020年开始,公司资金链开始断裂,就已经开始拖欠员工的工资,直到2020年年底,年底政府牵线搭桥引进职业经理人——百姓汽车,截至2021年1月下旬,结清了拖欠的2020年的员工工资和欠缴的社保费用,同时以公司名义发布2021年春节放假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全体员工自2021年1月26日开始放假。

2021年春节后,公司人力资源部发布通知,要求各科室安排部分人员上班,其余人员继续在家待岗。上班人员按照公司安排各司其职,中间公司股东与职业经理人发生冲突,职业经理人卖空了速达汽车的新能源谈碳积分,同时在离开速达之前,划走了刚入账的部分购车款,该批购车款总共1800万,是政府出于缓解公司压力,解决员工问题考虑,由国有企业购买211台车做运营使用,但在购车款到账不久后即被直接划走1000万元。此次划扣事件也再无后续。

2021年年中,百姓汽车方面的职业经理人悄然撤离后,政府组织了股东会议,安排公司其中一个股东代理人暂时主持公司工作,公司自此进入实际无管理状态,中层领导大范围离职,期间也有诸多车企、投资方前来考察工厂,员工也经常被借调至生产线充人数或做车间清洁工作,但招商引资均无后续,招商引资几年,只有苦劳,没有实质性功劳。转眼时间来到2023年3月,速达汽车正式被政府接管,由政府人员管理,同时在春节过后,政府牵头与开沃汽车合作,给开沃汽车拨款500万保速达汽车的生产资质,2023年4月,安排整车、白车身、诸多零配件从三门峡速达汽车运往徐州开沃汽车,保资质相关问题再无消息,直至2023年10月工信部第375批公告发布,速达汽车自行申请注销乘用车生产资质,同时注销生产资质和销售资质,由此直接导致已下线未销售上牌车辆不能继续销售,直接经济损失三四千万。被运往徐州的整车和零部件在2024年原封不动的运回了三门峡速达汽车,付出的500万元不见回款,乘用车生产资质被注销完全出人意料,前半年还在保资质,后半年却自行申请注销,一个整车生产制造企业注销了自己的立身之本,空余被抵押的土地和厂房,还有一身债务,只能说是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

2021年7月,70多名员工以拖欠工资为由向三门峡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疫情原因,直至2022年年中才冒着疫情风险开庭;2024年,部分员工再次以拖欠工资为由提起仲裁,期间因公司无代理人等问题,拖延半年左右仲裁结束,两批仲裁均以员工胜诉结束。后续公司不服2024年仲裁结果,上诉至三门峡湖滨区法院,经法院按期审结,在法律规定的六个月审结期内出具了判决结果,因公司未履行合法的停工停产民主程序,公司再次败诉。

时至今日,速达汽车空余一身债务,也早已资不抵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申请破产。生产线拖欠供应商货款被锁,拖欠零配件供应商货款多年,其中有供应商已经破产,未销售车辆因为企业自行注销销售资质无法上牌售卖,最值钱的生产资质也在额外花费500万后自行申请注销,留下的,只有早已被抵押的土地和厂房,空余一地鸡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