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豹车主16.5万甩卖准新车:CTB车身结构让二手车商集体沉默,月均折损5000块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比亚迪海豹车主16.5万甩卖准新车:CTB车身结构让二手车商集体沉默,月均折损5000块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二手车市场最近冒出个怪现象:2022款海豹尊贵型,落地22.58万,开了一年挂牌16.5万就卖。瓜子平台上这样的车越来越多,车商看车时特别仔细看底盘,问完CTB结构就开始压价。这事儿传开后,不少准备入手的朋友开始琢磨:销量冠军的车,怎么车主急着往外甩?

比亚迪海豹车主16.5万甩卖准新车:CTB车身结构让二手车商集体沉默,月均折损5000块背后藏着什么门道-有驾

这两年满大街跑的海豹,销量数据摆那儿确实漂亮。可真到了换车环节,那些数字就变成另一回事了。CTB技术把电池直接焊在车身结构里,刚度确实上去了,40500N·m/deg的扭转刚度,纸面参数吊打一堆燃油车。问题在于这玩意儿出了事,修起来就是个无底洞。二手车商最懂这个:电池车身不分家,谁接手谁担风险,出价自然就上不去。

底盘用料这块,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听着唬人,拆开看就明白了。前悬下摆臂冲压钢板,后副车架也是钢的,只有转向节和部分连杆用了铝合金。跟隔壁特斯拉的全铝配置一比,簧下质量差着不少。跑山路过弯就能感觉出来,那股子侧倾劲儿,悬挂调得偏舒适,操控谈不上多犀利。

充电速度这事儿,广告说得挺好听。实际用下来,想要5分钟充150公里,得满足好几个条件:超240kW的液冷超充桩、电量在10%-30%区间、电池温度还得合适。去国家电网或者特来电那些常见充电站,平均功率也就120-150kW,5%-80%得半小时,跟普通400V平台车型差不了太多。800V真正的好处在于电驱损耗低,可多数人冲着快充去的,用起来落差挺大。

北方车主对续航缩水这事儿感受更深。零下15度的哈尔滨,标称550公里续航的版本,实际能跑280公里就不错了。热泵空调在零下10度以下效率直线下降,系统自动切换PTC辅助加热,电就这么哗哗往下掉。第一个冬天过完,不少车主开始重新算经济账。

车内静音低速时做得可以,60公里时速车内58分贝,比对手安静几分贝。可跑高速深踩电门,永磁同步电机那股高频啸叫就出来了。转速18000转,高频谐波压不住,尤其电量低于20%时更刺耳。有车主自己加装主动降噪软件,效果参差不齐,还可能影响其他功能。

比亚迪海豹车主16.5万甩卖准新车:CTB车身结构让二手车商集体沉默,月均折损5000块背后藏着什么门道-有驾

质保政策看着挺美,三电终身质保。翻开条款细则:首任车主、非营运、全程4S保养,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外面保养一次,或者转手卖掉,质保直接作废。再看售后网点,一二线城市还凑合,小地方的技师对e平台3.0那套新技术,熟练程度真不好说。CTB结构要是出了问题得返厂,等两个礼拜很正常。

辅助驾驶这块,高配的DiPilot 100系统也就L2级别的水平。高速跟车、车道居中能做,可自动变道得手动拨杆确认。城市道路遇到加塞,系统反应慢个0.8秒,这时候就得靠自己了。跟小鹏、问界那些车比,功能差着不少档次。

底盘调校偏舒适取向,过减速带滤震确实不错,可高速过弯侧倾控制一般。工程师说这是兼顾家用和运动的平衡选择,实际开起来,运动标签多少有点言过其实。前悬钢制下摆臂、钢制后副车架,簧下质量摆那儿,操控响应就是慢半拍。

刀片电池安全性确实过硬,针刺挤压过充都不起火。代价是能量密度只有150Wh/kg,同样续航得装更大更重的电池包。700公里版本装了82.56kWh,隔壁78.4kWh就能跑675公里。电池重了,能耗就上去了,百公里13.2度电,比对手高出快一度。

保值率这个话题最敏感。首年保值率68%,低于特斯拉的75%,比小鹏P7强点。关键是CTB结构让车商顾虑重重,今明两年要是大批海豹流入二手市场,价格多半还得往下走。算下来一年车月均折损5000块,这笔账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

市场那些一年就急着卖车的车主,当初多半是冲着销量冠军、黑科技这些词儿去的。真开了一年发现,营销说的跟实际用起来,总归有些距离。买车这事儿,纸面参数好看是一回事,天天开着过日子又是另一回事。二手车市场那些挂牌价,或许比什么宣传语都说明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