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年38倍回报成过往,“智能化+全球化”撑起万亿车企新未来

来源:经济导报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年38倍回报成过往,“智能化+全球化”撑起万亿车企新未来-有驾

记者 | 石潇懿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年38倍回报成过往,“智能化+全球化”撑起万亿车企新未来-有驾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年38倍回报成过往,“智能化+全球化”撑起万亿车企新未来-有驾

最近,比亚迪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之下。

9月21日晚间,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RK.,下称“伯克希尔”)清空了最后一批比亚迪(002594.SZ,01211.HK)股份,结束了这场历时17年的投资长跑。

与伯克希尔清仓资本市场静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凭借海外扩张战略,比亚迪正在欧洲汽车市场激起波澜——近日,其多款车型已通过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旗下经销商登陆欧洲,引发行业关注。

资本市场的进出之外,比亚迪加速了智能化进程。在电动化上半场确立全球领先地位后,这家凭借刀片电池和垂直整合模式的中国车企,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速度,驶向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为核心的下半场赛道。

38倍回报后的资本转身

9月2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清空最后一笔比亚迪股份,为这场持续17年的投资传奇画上句号。

这笔投资的起点可追溯至2008年9月。彼时伯克希尔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现伯克希尔)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比亚迪2.25亿股H股,总投资金额约为18亿港元,持股比例为9.89%。在随后的14年间,比亚迪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追随者逐渐成长为全球领导者,股价最高涨至426.6港元/股,较认购价涨幅超 52 倍,伯克希尔的持仓市值一度突破90亿美元。

减持进程始于2022年。根据港交所披露信息,2022年末,伯克希尔持股降至1.64亿股,占比5.64%;2023年一季度末,伯克希尔大幅减持至9860万股,持股比例跌破5%;2023年末进一步降至8761万股,占比3.01%;截至2024年7月16日,伯克希尔持股仅剩5420万股,占比1.86%。由于持股低于5%后无需披露后续操作,直至2025年9月,市场才通过伯克希尔发言人确认清仓完成,此时比亚迪股价已较2024年初的低点上涨154%。

自2008年以18亿港元入局,到2025年清仓离场,巴菲特团队获得了3890%的回报,实现了约600亿港元的收益,年化复合收益率超过24%,堪称价值投资史上的经典案例。

“股票投资,有买就有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9月22日开盘前,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公开表态。他声称,自2022年8月,伯克希尔就开始陆续减持,去年6月其持股已在5%以下。“感谢芒格和巴菲特对比亚迪的认可,也感谢过去17年的投资、帮助和陪伴,为所有的长期主义点赞。”李云飞如是说。

退出或与资产配置调整有关

伯克希尔对比亚迪的陆续减持及清仓行为,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多位业内人士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专业解读。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指出,这是股东依法行使财产权的正常市场操作。他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根据证券监管要求,伯克希尔作为大股东,已依法履行了减持信息披露义务,其决策可能基于投资组合调整、税务规划或风险分散等合法考量。只要公司持续履行定期报告与重大事项披露义务,确保投资者在对称信息下作出决策,股东结构变化本身不构成法律风险。”

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则从投资周期的视角提出了看法。他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更像是一笔‘周期完整的财务投资’正式画上句号,而不是对公司基本面突然转向的判决。”在霍虹屹看来,此次清仓发生在比亚迪国内销量经历阶段性放缓、利润承压与年目标下修的窗口,为“兑现胜利果实”提供了叙事坐标,“清仓并不等同于否定公司的长期价值,但它会提高市场对比亚迪兑现海外产能与智能化升级节奏的要求。”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同样认可这一行为的合理性。他认为此次减持本质是价值投资者的正常退出,不必然反映对公司前景的否定。“该事件象征外资从成长股向价值股的风格切换,并非否定新能源赛道或者企业本身。按初始投资成本计算回报超30倍,(减持和清仓操作)符合巴菲特‘安全边际’原则。”郭涛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减持期间北向资金仍在净流入,能显示出内资机构对企业技术储备和海外市场放量的信心。”

然而,“股神光环”的撤离仍带来情绪缺口。从市场表现来看,伯克希尔清仓消息披露次日,港股比亚迪股份股价单日下跌3.35%,报收109.70港元,比亚迪也因此成为当日港股市场中表现较弱的内地股票之一。

对于比亚迪短期股价承压,某基金经理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该情况更多属于短期情绪扰动,预计不会形成持续压力——一方面,伯克希尔的减持过程历时3年,市场已有充分预期和消化;另一方面,比亚迪基本面的韧性,尤其是核心业务的增长动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资本层面的变动。“长期价值还是要关注其海外盈利的兑现,以及智能化方面的突破。”

有业内人士认为,巴菲特的退出或与资产配置调整相关。随着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港元,其在伯克希尔投资组合中的权重持续上升,而全球汽车产业进入转型深水区,叠加地缘政治风险,促使价值投资者进行仓位再平衡。

放眼更长周期,比亚迪必须学会在失去“巴菲特背书”后独立行走。对比亚迪而言,传奇落幕亦是新起点——能否用技术厚度与全球化产能证明公司“没有股神也能奔跑”,将是其下一幕故事的最大看点。

智能化“补课”进入窗口期

2022年8月,巴菲特团队启动减持计划,一度引发市场对比亚迪前景的疑虑。而比亚迪却以一场迅猛而坚定的“智能化”转型,向市场给出了有力的回应。

事实上,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可追溯至2015年——彼时公司便与百度达成无人驾驶合作,董事长王传福还受邀担任百度自动驾驶顾问。不过,这一阶段的合作成果并未实现广泛落地,核心原因在于比亚迪的战略侧重:早期公司将主要资源聚焦于电池、电机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视程度相对有限,王传福甚至曾公开质疑无人驾驶是“虚头巴脑的东西”。

这一战略倾向直至2023年迎来关键转折。当年8月,比亚迪正式结束与百度的自动驾驶合作,全面转向自研之路,明确将智能化确立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2024年1月,其智能化战略进一步升级:王传福宣布公司将迈入“整车智能”新阶段,并抛出重磅规划——未来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智能化研发,且旗下20万元以上车型将全面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年38倍回报成过往,“智能化+全球化”撑起万亿车企新未来-有驾

战略发布后,比亚迪迅速推进技术落地。今年2月,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兑现战略承诺。截至今年7月,搭载该系统的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120万辆,使“天神之眼”成为中国市场装车量最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不过,对于外界关于“比亚迪智能化起步略晚”的讨论,王传福似乎并不认可,他认为比亚迪实为智能化领域的“早鸟”而非“后来者”。“其实我们是做技术的,(我们)一直是做得多,说得少。技术不成熟我们就不发布,所以很多技术我们一拿出来就会大大超越许多人的预期。”

“比亚迪的智能化战略更像‘普及者’而非‘引领者’。”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亚迪的核心优势在于快速下放、规模搭载、成本控制,但在算法原创性、数据训练效率、高端体验层面,仍落后于特斯拉与华为。未来能否实现‘从有到优’,取决于其在高算力芯片、VLA大模型迭代、全球数据闭环三大环节的突破。”

全球化策略成效显著

据carscoops报道,近日,多家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旗下经销商已开始销售比亚迪车型,这一动向在德国汽车行业引起波澜。

主导这场“攻势”的两位比亚迪高管——比亚迪欧洲区域总经理玛丽亚·格拉齐亚·达维诺(Maria Grazia Davino)和比亚迪德国总经理拉斯·比亚科夫斯基(Lars Bialkowski)均表示,中国品牌带来的增长空间意味着可观的盈利机会,经销商看好比亚迪的发展潜力,出于商业考量主动寻求合作——在电动转型迟缓、库存压力高企的欧洲主机厂体系里,比亚迪的SKU和毛利空间成了经销商的“续命丸”。

达维诺透露,短短数周内,比亚迪在德经销商已从26家增至超过50家,预计年底将达到120家,公司计划在2026年将销售网点扩展至300个。比亚科夫斯基指出,这是比亚迪争夺显著市场份额的基本要求。

今年以来,比亚迪的海外战略已进入爆发期。上半年,比亚迪海外业务收入为1353.58亿元,同比增长50.49%,乘用车及皮卡海外累计销量为470086辆,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在巴西、新加坡、西班牙、意大利等市场,比亚迪均居于新能源汽车排行榜前列——比亚迪把新能源车销冠榜染上了“中国红”。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年38倍回报成过往,“智能化+全球化”撑起万亿车企新未来-有驾

截至今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东南亚、欧洲、南美、中东、澳大利亚等重点市场。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已在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巴西、匈牙利、土耳其等地建成或规划工厂,合计年产能约61.7万辆。

产能与渠道的双重发力,为比亚迪完成销量目标奠定基础。根据规划,比亚迪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为80万辆。截至8月,已累计销售63万辆,完成全年目标的78.75%,进展符合预期。

“股神”离场只是旧篇章的句号。当市场还在热议巴菲特的减持时,比亚迪已用超120万辆智驾车型的实际保有量,完成了从“资本叙事”到“技术叙事”的切换。而对比亚迪而言,能否把“装车量第一”升级为“体验感第一”,将决定这家万亿市值公司在智能化时代的下一个十年。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年38倍回报成过往,“智能化+全球化”撑起万亿车企新未来-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