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新能源车现在是大势所趋,满大街的“绿牌”越来越多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大家别看现在新能源车火爆得不行,就跟着无脑冲。兔兔今天就得罪一下某些品牌,也给屏幕前的各位消费者破盆冷水——下面这几种新能源车,真的,再有钱也别买!这不是抠门,是怕你买了之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第一种:第一代车型,慎碰!
很多品牌推出其旗舰车型的第一代产品时,往往会堆砌所有最前沿的技术,看起来非常诱人。但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车”,第一代产品往往是问题最多、设计最不成熟的“小白鼠”版本。它可能集各种炫酷科技于一身,但也可能集各种意想不到的bug于一身。
很多设计缺陷、工艺不足、软件漏洞,都需要在市场反馈中逐步发现和解决。而改款或第二代车型,才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大量的优化和修复,产品成熟度会高得多。除非你是极度热衷尝鲜的科技极客,并且有能力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小毛病,否则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等等党的胜利在买车这件事上同样适用。
第二种:那些“油改电”的敷衍玩意儿
啥叫“油改电”?简单说就是车企为了省事省钱,懒得重新设计一辆车。直接拿原来卖得好的燃油车,把发动机、油箱拆吧拆吧,塞进电池和电机,就当成新能源车拿出来卖了。
这种车有个致命伤——底盘结构压根不是为电池设计的!电池包要么凸出来一坨,离地间隙低得可怜,过个减速带你都提心吊胆,生怕“托底”把几十万的电池包给刮烂了。而且车内的空间也被压缩,尤其是后排,地台高得跟坐小板凳似的,憋屈得很。
最关键的是安全问题。原生设计的电动车,电池包的保护结构是融入车身整体的,安全性高。而这种“油改电”的车,电池就像是后来硬塞进去的“外来户”,一旦发生碰撞,风险系数直线上升。识别它们也简单,你就去看一款车,如果它既有燃油版、又有纯电版,长得还几乎一模一样,那十有八九就是“油改电”了。遇见这种车,听劝,绕道走。
第三种:续航虚标之王,冬天直接“趴窝”
有些品牌,特别是某些老牌车企转型慢、技术跟不上,或者一些新势力为了抢市场,那续航里程标得一个比一个夸张,NEDC续航动不动就五六百公里,看着真唬人。
结果呢?你买回来一开,尤其是在冬天或者跑高速,电量那是“雪崩式”往下掉。标称500公里,实际能跑300出头你就偷着乐吧。这可不是我瞎说,很多车主反馈,冬天开个暖风,续航直接对折砍(无风不起浪,不然网上哪来的那么多“续航阴谋论”),出门不是在看路,而是在时刻算计着下一个充电桩在哪,这哪是开车,简直是受罪。
所以买车前,一定得多做功课。别光看官网上那个漂亮的CLTC续航数字,多去看看各大汽车论坛的真实车主反馈,或者找一些靠谱的汽车媒体做的冬季/夏季实测续航。那些续航打折太狠、电池管理系统落后的品牌,直接pass掉。
第四种:“半成品”就敢卖的科技刺客
现在的新车,不说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但有些车企,功能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就是个“期货功能”。
你买的时候销售跟你吹:明年就能通过OTA升级实现L3级自动驾驶!能自动泊车!能语音控制一切!结果呢?你车开到报废,那次史诗级的OTA更新也没等来。或者好不容易更新了,功能bug多得能当捉虫游戏玩,车机卡得像是用了十年的安卓手机。
这种“半成品”式的卖车方式,就是把车主当成了免费的小白鼠。所以买车时,一定要认准“量产车必须具备量产功能”这个铁律。凡是那些画大饼的、功能还停留在PPT上的,一律视为忽悠。咱们真金白银几十万花出去,买的是现在就能舒心用的车,不是一张对未来美好想象的空头支票。
第五种:品牌都快黄了,你还敢买?
新能源市场这几年是“百花齐放”,但也都在“大洗牌”。有些品牌一年也卖不出几辆车,负面新闻缠身,工厂停工、裁员的消息就没断过。
这种车,你敢买吗?你今天图便宜买了,说不定明天品牌就没了。到时候你的车就成了“绝版孤儿车”,售后维修找不到配件,手机APP服务器一关,连车都解锁不了。保值?想都别想,二手车贩子都得摇头摆手,价格直接砍到脚脖子。
所以,买车也是买品牌,买一个企业的稳定性和未来。尽量选择那些销量主流、口碑稳定、有强大技术背书和资金实力的品牌。小众、冷门、存在感极低的品牌,再个性、再便宜,也劝你三思而后行。
当然了,兔兔说了这么多,并不是给新能源车泼冷水,恰恰是因为看好它,才希望大伙儿能避开这些坑,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乐。毕竟我们普通消费者赚钱不容易,新能源车不是快消品,买错一辆车可能毁掉五年积蓄。希望我这番话,能帮你省下的不只是钱,更是往后几年用车时的那份舒心和安心。大家觉得还有哪一类的新能源车是不能碰的呢?不妨评论说出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