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十点,成都新会展中心灯火通明。别克至境L7的展车停在主舞台边,涂装还带着灯光折射下的金属流光。工作人员调试着副驾驶的“零重力一键躺平”,后排的Nappa真皮微微反光,仿佛在邀请体验者靠上去,看看能不能“瘫”出一点灵魂。有人低头猛刷手机,耳朵贴着销售的解说词,却盯着场地另一边的理想L9、问界M9,默不作声地权衡。
如果你此刻站在车旁,面对一台力图同时讨好舒适派和新能源先锋的家伙,会怎么选?眼前这台外形庞大的美系增程车,能不能成为理想、问界的搅局者?或者,不过是一场旧时代品牌的力气活?
简单交代一下至境L7的背景,才能更好咀嚼这道选择题的滋味。作为传统合资品牌,别克这次端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正餐”——不是“油改电”,而是纯增程新平台。无论是CLTC 302公里的纯电续航,还是“1400公里”综合数据,纸面数字相当漂亮。副驾能一键全躺的“零重力”座椅、正宗沙发流后排,搭配还算豪爽的尺寸空间,别克下了大本钱,也下了决心。
但漂亮的体型和厚重的用料就能杀穿新能源赛道?恐怕没这么简单。理想、问界不但卖得好、声音大,还让一大批过去只认合资、只信美系德系的家庭用户,第一次认真考虑起中国品牌。新老对峙,表面上是一场配置与豪华的比拼,本质却是能不能抓住时代用户的心。“智能”成了新主战场,而至境L7看起来像只带着搏命精神的“沙发厂二代”。
坐进车内,别克那一套久经考验的环抱式座舱、真皮包覆和触感细节,依然比新势力更懂怎么讨好身体。在副驾试躺,腰背的曲度和慢回弹的质感让我这脊椎间盘都想提前退休半天。对比之下,理想、问界主打的“大屏+智能座舱体验”,确实在传统舒适面前有点营养不良。
空间没得挑,5米车长、3米轴距,后排坐仨成年人还能迈开腿。只是观众要的可远不止“大”,老百姓试的是空间,年轻人要的却是那个“你好XX”的机器人,和一路OTA进化的升级承诺。理想会鼓励你带着小朋友玩语音唤醒,问界在城市NOA自动驾驶领域秀肌肉。别克呢?靠的是高通77P芯片和激光雷达的堆料,大喇喇地写在PPT上,却还是不能保证软体验一把梭。
我搞刑侦二十年,看过无数“证据链闭合、动机链断裂”的案件。新能源市场跟破案有点像:不是谁手里的证据(配置参数)多,谁就能稳判。关键还看“案件”能不能自洽,用户价值链有没有短板。很遗憾,别克至境L7在智能化体验、生态联动这些“新证据”上,还处于短板补课阶段。要是车机交互依然灵魂出窍,语音助手半天不理你,再多的芯片和传感器,也只是PPT和发布会自说自话。
写到这儿,不禁想起自己的职业习惯。做刑警的都自带一股谨慎——遇到现场新元素,先问“有无反证”。别克这次诚意是到位的,软硬件堆料、空间体验、传统舒适都敢于亮家底。可要说对理想、问界带来实质性威胁,我还是想留个问号。毕竟,市场的底细比现场案发还要复杂,人心更难测。一台新能源车卖得好,靠的不只是“爸妈坐着舒服”,还得满足“小朋友会喊‘你好,小艺’”、“数据和算法真的能动态进化”的幻觉,以及那点对本土品牌认同的自豪感。
退一步讲,至境L7要想成为“搅局者”,价格是最廉价也最致命的武器。站在35万、40万的价位面前,它和理想、问界插队都难。可真敢把门槛打到29.9万,别克的牌面还能不能保住,老用户会不会觉得“跌份”,这又是个社会学难题。
有趣的是,别克仿佛也意识到自己“智商不如同行”的短板,于是就“摆烂”——把中年人的舒适豪华做到极致,让软件进步慢点也“情有可原”。也许他们暗搓搓地计算过:市面上愿意为“沙发流”买单的人,兴许不在少数。只要定价够狠,又何愁没客户?
有个老刑警的调侃:证据全在,可要是死者突然活过来,所有推理都得推倒重来。汽车市场一样,规则在变,用户偏好也在变。别克至境L7带来的舒适和传统内涵,短时间内可能确实打动不了智能控的心,但对那些不喜欢折腾、不想被OTA折磨、不信任“万物互联”的中年家庭,其实正中红心。只是不知道,这一群人究竟是不是下一个爆款的用户池。
那最后,把提问留给每一位在看车、对比、摇摆的你:如果一台注重舒适、空间、续航,但智能化“略显迟钝”的美系新能源大沙发,能够比理想便宜几万,您是否会愿意把座椅放平、脚托升起,让自己的人生也“缓一缓”?还是说,你更愿意追逐智能和进化,无论舒适是否牺牲?这个选择,也许比破译一起“谁是真正受益人”的案件,还要需要时间——和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