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首富穿 300 块外套?这玩笑藏着真答案
2025 年 10 月 16 日,长城汽车总裁魏建军出席活动时,被记者盯着衣服追问:“这外套看着才一二百,穿去活动合适吗?”
全场都等着他尴尬,没想到魏建军笑着回了句:“将近 300 块呢!”
这话一下炸了锅。要知道他可是河北首富,手里的长城汽车 2024 年上半年就赚了 70 多亿净利润。
有人说 “太装了”,有人夸 “真大佬”。但熟悉他的人都懂:这件 300 块的外套,藏着长城汽车 34 年不倒的生存密码 ——把钱花在刀刃上,把心扎在技术里。
一、魏建军的 “朴素日常”:首富的衣柜里没有奢侈品
不是作秀,工服才是 “本命衣”
300 块的牛仔外套不算啥,魏建军的衣柜里最常见的是长城的蓝色工服。
员工说,不管是开高管会,还是去车间巡检,他十次有八次穿着印着 “长城汽车” 的工服。有次去参加行业峰会,他也是工服外面套西装,脱了外套照样和工程师聊技术。
他自己倒觉得挺正常:“衣服能穿、舒服就行,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啥?”
泡车间比穿名牌更上瘾
比起打扮,魏建军更爱泡在车间。从小他就跟着家人在厂里转,拧螺丝、调化油器是童年 “游戏”。
现在 60 岁了,还是天天扎在生产一线。2024 年 9 月央视采访时,他直接开着新车带主持人去试验场,亲自演示车辆性能,说起细节比销售还熟。
有工程师爆料:“凌晨去车间还能碰到他,拿着扳手蹲在车底,问的问题比技术员还专业。”
二、衣柜里的密码:“朴素” 是企业精神的底色
从一句话到 34 年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
1995 年,长城还只是个小改装厂,魏建军就定下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的企业精神。
这可不是喊口号。他穿工服的习惯,就是在给所有人做示范:别整虚的,踏实做事。
就像徐水智慧工厂里的蚂蚁物流车,从 2021 年投入使用,每天都在优化路线,现在已经能实现 “10 分钟空中物流”,生产节拍快到 52 秒造一辆车。这就是 “一点点进步” 攒出来的实力。
不搞 “面子工程”,钱要花得 “看得见”
魏建军对穿衣 “抠门”,但对技术从不手软。2025 年 CES 展上,长城 CTO 吴会肖直接官宣:“每年研发投入超百亿,2025 年累计要花过千亿!”
这笔钱花在哪了?不是请明星代言,而是建了 114 万平方米的试验场,每款车都要在里面跑够 7000 公里,相当于用户开 30 年的路程,才敢上市卖。
有员工算过账:试验场每年的维护费就够买几千件奢侈品外套,但魏建军说:“车的质量比我的衣服重要一万倍。”
三、把钱砸向技术:“朴素老板” 的硬核投入逻辑
动力系统:从 4 缸到 8 缸,自己造才踏实
长城最拿得出手的,是全自研的动力系统。从汽油、柴油发动机,到 4 挡电混、9AT 变速箱,别人靠采购,长城靠自己。
2025 年推出的灵魂 S2000 摩托车,直接装了自主研发的八缸八挡发动机,刷新了中国摩托车的技术高度。
魏建军在内部会上说过:“核心技术买不来,就像衣服再贵,也穿不出真本事。”
智能驾驶:砸钱搞 AI,要做 “汽车界的大脑”
现在车企都在卷智能驾驶,长城直接押注 AI。他们搞了个 ASL 空间语言智能体大模型,能根据你的习惯定制开车体验 —— 你爱喝冰咖啡,车会提前调低温度;你怕堵车,会自动选小路。
为了这个模型,长城建了专门的 AI 实验室,招了几百个算法工程师。有人问值不值,魏建军反问:“现在省小钱,将来被别人卡脖子,更不值。”
Hi4 技术:一张 “王牌” 打遍所有场景
2024 年爆火的 Hi4 混动技术,是长城砸钱砸出来的 “代表作”。从城市 SUV 的 Hi4,到能越野的 Hi4-T,一套技术覆盖了十多款车。
就说坦克 500 Hi4-Z,零百加速 4 秒级,纯电续航 200 多公里,还能快充。上市第一个月就卖了 8000 多辆,比同级别合资车还火。
动力平台总工程师 LE NEINDREYVAN 说:“我们花了 5 年磨这把剑,这就是长期主义的底气。”
四、不卷价格战:“朴素” 背后的清醒战略
拒绝 “赔本赚吆喝”,要赚 “技术钱”
2024 年车市卷疯了,不少车企靠降价抢市场。但魏建军在央视采访时明确说:“过度价格战是恶性循环,企业不盈利,怎么搞研发?”
长城偏不跟着卷。2024 年 1-6 月,他们营收涨了 30.67%,净利润直接涨了 4 倍多,靠的就是技术溢价 —— 搭载 Hi4 技术的车,比同配置车型贵 2 万,照样有人抢着买。
这就像魏建军的外套:不贵,但耐穿实用;车不低价,但技术值钱。
越野和皮卡:把小众市场做成 “顶流”
别人都在抢城市 SUV 市场,长城悄悄把越野和皮卡做成了 “王牌”。现在中国越野市场,长城的市占率超过 50%,皮卡更是常年销量第一。
秘诀还是 “踏实”。魏建军带着工程师在沙漠里测了上千次,才搞定坦克车型的 “三把锁” 技术。用户说:“开长城去越野,比穿名牌外套有面子。”
五、朴素的 “底气”:技术换来了什么?
销量逆势涨:新能源四年连增
2024 年上半年,车市整体增速放缓,但长城新能源车型卖了 12.98 万辆,同比涨了 44.89%,而且是连续 4 年增长。
魏牌全新蓝山更厉害,上市就交付了 1 万辆,全靠徐水工厂的高效生产和试验场的品质把控。这就是 “把钱花在技术上” 的回报。
闯出国门:在 CES 展上 “秀肌肉”
2025 年 1 月,长城带着全新蓝山、Hi4 技术去了美国 CES 展,全球媒体都围着转。以前是中国车企学国外,现在是国外车企来问长城的技术细节。
吴会肖在展会上说:“我们不是来卖车的,是来告诉世界,中国车企能做顶尖技术。” 这话背后,是千亿研发投入撑起来的自信。
六、不是 “装穷”:企业家的朴素从来不是演的
从破产厂到行业龙头:苦过才懂务实
有人说魏建军 “装朴素”,但他真没必要。20 岁接手破产的改装厂,28 岁才造出第一辆皮卡,创业初期连工资都发不出。
那段日子让他明白:企业活下去靠的是产品,不是老板的衣服。所以就算成了首富,他还是改不了 “务实” 的习惯。
对自己抠,对员工和技术大方
长城的工程师待遇在行业里出了名的好,五险一金全按最高标准交,还有专项研发奖金。但魏建军自己吃饭,常去公司食堂,一荤一素十几块钱就搞定。
有员工问他为啥这么省,他说:“我的钱是长城的,要花在能让长城变强的地方 —— 要么是你们,要么是技术。”
七、行业里的 “清流”:朴素作风给行业上了一课
比起 “首富排面”,更该学 “技术执念”
现在不少企业家忙着买豪宅、戴名表,但魏建军用 300 块外套告诉大家:真正的企业实力,藏在车间里、技术里,不是穿在身上。
盈蝶咨询的行业分析师说:“长城的成功,本质是‘魏建军式朴素’的成功 —— 不搞花架子,专注长期价值。”
长期主义才是 “生存密码”
2025 年的车市,新能源、智能驾驶竞争越来越激烈。但长城一点不慌,因为他们已经在技术上 “提前布局” 了五年、十年。
就像 Hi4 技术,从研发到落地花了 5 年;试验场建成后,每年都在升级。这种 “慢慢来” 的长期主义,比短期的价格战靠谱多了。
魏建军在央视采访时说过:“造车像种庄稼,得慢慢浇 water、施肥,急不来。” 这话放在现在看,太对了。
八、结尾:300 块外套里的 “成功哲学”
魏建军的 300 块外套,从来不是 “梗”,而是长城汽车的 “说明书”。
它告诉我们:企业的生存密码,不是老板的 “排面”,而是 “每天进步一点点” 的务实;不是短期的 “爆款”,而是长期的 “技术投入”;不是花里胡哨的 “包装”,而是踏踏实实的 “产品”。
现在的长城,靠着这份 “朴素”,既能造出卖爆的家用车,也能搞出顶尖的 AI 技术;既能在国内市场领跑,也能去国际舞台 “秀肌肉”。
或许这就是最实在的成功哲学:真正的强大,从不需要靠包装撑场面;真正的长期主义,从来都是把每一分钱花在能让自己变强的地方。
就像魏建军说的,衣服 300 块够用就行,只要车够好,比什么都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