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完都听华为的,奇瑞转头就捅刀,直播卖车被秒掐!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尴尬到什么程度呢?就像你请客吃饭,结果主宾在席上掏出二维码,开始推销他自己家的预制菜。7月8号这天,无数守在智界视频号前的车迷和网友,就围观了这么一出堪称年度经典的“社死”现场。

大家本来是冲着华为和奇瑞合作的高端品牌——智界(LUXEED)来的,期待的是科技与狠活的碰撞。结果直播画面一亮,诶?怎么回事?屏幕里滔滔不绝宣传的,竟然是奇瑞自家的“风云”系列。那一瞬间,直播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评论区瞬间就炸了锅,滚动的弹幕仿佛化作了一把把尖刀,戳破了这层脆弱的合作窗户纸。“吃相太难看了吧?”“这是把智界当自家后院了?”“扶不起的阿斗,我算是信了!”之类的吐槽,像潮水一样涌来。估计后台的导播看到这阵势,手心都冒汗了,没过多久,在漫天的口水中,直播画面“啪”地一下,黑了。

刚说完都听华为的,奇瑞转头就捅刀,直播卖车被秒掐!-有驾

这直播掐断得有多快,后续的道歉就有多急。智界汽车的产品总监海蓝天,估计电话都被打爆了,他火急火燎地跑到鸿蒙智行的APP里,连发了好几条动态“灭火”。言辞恳切,姿态放得极低,称之为“突发事件”,并且拍着胸脯保证“已处理完毕,后续不会再发生”,后面要“严格管控”。这番操作,明眼人一看就懂,这不仅仅是奇瑞的内部问题了,作为合作方的华为,显然也被这波“神操作”给整不会了,必须得出来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可这事儿,真的只是一个操作失误的“突发事件”吗?恐怕没那么简单。要理解这场直播风波背后的暗流涌动,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智界这个品牌,从诞生之初就带着点“同室操戈”的戏剧性。它是华为鸿蒙智行大家庭的一员,定位高端智能,对标的是新势力第一梯队。奇瑞作为合作方,提供顶级的制造工艺和生产平台,这本该是一场强强联合的美谈。但怪就怪在,奇瑞一边和华为“热恋”,一边悄悄给自己留了个“备胎”。

就在智界S7发布的几乎同一时间,奇瑞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也推出了一款名为星纪元ES的车型。要命的是,这俩车不仅是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妈生的“双胞胎”,连定位都几乎一模一样。这就好比什么呢?你和顶级大厨合伙开了家米其林餐厅,结果你转头就在隔壁开了家西餐厅,菜品、装修、甚至服务员的微笑弧度都跟米其林餐厅学得八九不离十。这让花了真金白银支持智界的消费者怎么想?当时市场上就有传言,说奇瑞内部的资源天平发生了倾斜,把好钢都用在了自家“亲儿子”星纪元ES的刀刃上,直接导致了智界S7初期的产能地狱和交付延迟。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最终逼得奇瑞的大家长——董事长尹同跃,不得不在后来的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出来“澄清”。尹董事长的发言堪称艺术,他坦言合作中确实有过争论和磕绊,但紧接着话锋一转,抛出了一句金句:“最后发现听华为的就顺利,不听华为的就遇到挫折。”他还给双方的合作定了条新规矩:“有分歧的时候听华为的,意见一致的时候听奇瑞的。”这番表态,当时听着像是给足了华为面子,也像是一份迟来的“保证书”。

然而,言犹在耳,这才过了多久?“借号宣传”的骚操作就上演了。这狠狠一巴掌,不知道是打在了谁的脸上。这已经不是“听不听话”的问题了,这简直是在合作伙伴的地盘上明目张胆地“挖墙脚”。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传统车企巨头在面对科技新贵时那种复杂又矛盾的心态:既渴望华为带来的流量和智能化光环,又不甘心彻底沦为“代工厂”,总想保留自己的品牌火种,甚至暗戳戳地想分一杯羹。

最近,圈内又有了新的传闻,说智界品牌可能会从奇瑞集团中独立出来,成立一家新公司。虽然消息还未证实,但结合这次直播风波来看,似乎并非空穴来风。或许,对于华为而言,这种若即若离、三心二意的合作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重新审视的时刻。对于一个致力于打造高端品牌的生态来说,合作伙伴的反复横跳和品牌形象的内耗,是比技术瓶颈更致命的毒药。

所以,你看,这场被紧急掐断的直播,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它掀开的,是合作面纱下关于主导权、资源分配和战略互信的深刻博弈。那么问题来了,经历了这次“尴尬”事件后,奇瑞和华为这对貌合神离的伙伴,还能回到当初那个“听华为的就顺利”的蜜月期吗?还是说,这会成为双方分道扬镳,各自另起炉灶的导火索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