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大造车新势力品牌发布的销量数据不难看出,上半年造车新势力的排名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已经有新势力被淘汰出局。
有专家指出,下半年汽车行业库存压力仍可能持续高位运行,价格战更加精细精准,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承压。造车新势力的洗牌风险正在加剧,受资金链断裂、技术代差扩大等因素影响,头部企业面临激烈的资金链博弈,尾部企业的生存危机逐步显现,行业洗牌苗头已经显现。
除了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面对传统车企数十年积累的制造经验和成熟供应链,新势力如何在技术、成本、渠道上弥补短板?
作者:沈 阳
编辑:张丽敏
制图:张宇萱
2025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格局风云变幻,一场激烈的行业洗牌悄然上演。零跑稳居新势力销量榜首,蔚来仍在持续亏损,合创汽车更是黯然离场。
当下,新势力不仅面临内部竞争,还承受着外部压力。当前,汽车行业整体利润承压,下半年库存压力与价格战或将持续,行业洗牌风险加剧。而与此同时,智能化将成为接下来车企竞争的重要砝码。
在此背景下,新势力品牌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在下半年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杀出重围?
上半年造车新势力格局生变
据各大造车新势力品牌发布的销量数据,零跑汽车实现领跑,上半年销量为22.2万辆,连续四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第一名。其年度销量目标为50万辆至60万辆,目前完成了44.3%。
小米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超15万辆,小米汽车最初定下的年销量目标是30万辆,后来提升至35万辆,目前年度目标完成率约为42%。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是唯一一个在上半年交付量超过年度销量目标50%的新势力品牌。今年1至6月,小鹏月销量均超过3万辆,上半年,小鹏共交付19.7万辆,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此前,小鹏定下的2025年销量目标是35万辆,上半年已经完成了56.3%。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在“蔚小理”中,理想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为20.39万辆,此前理想汽车公布的2025年销量目标是70万辆,目前仅完成年度目标的29.13%。蔚来上半年共交付11.4万辆,其2025年销量目标为44万辆,目前仅完成年度目标的25.9%。
从销量数据不难看出,上半年造车新势力的排名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已经有新势力被淘汰出局,例如,合创汽车在上半年已经停止运营。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谈道:“不光是汽车行业,任何行业都会出现优胜劣汰,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有些比较弱势的企业就是要进行有序地退出。”

乘联会发布的市场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1—5月的汽车行业收入为41283亿元,同比增长7%;成本为36351亿元,同比增长8%;利润为1781亿元,同比下降11.9%;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7%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
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称,下半年汽车行业库存压力仍可能持续高位运行,价格战更加精细精准,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承压。
造车新势力的洗牌风险正在加剧,受资金链断裂、技术代差扩大等因素影响,头部企业面临激烈的资金链博弈,尾部企业的生存危机逐步显现,行业洗牌苗头已经显现。
而造车新势力品牌目前来看各有各的烦恼,蔚来财报显示,一季度营收120.3亿元,同比增长 21.5%,归母净利润亏损68.91亿元。当前,蔚来已经累计亏损超千亿元。至于何时能实现盈利等问题,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联系了蔚来方面,截至发稿,对方还未有具体回复。
另一方面,理想一季度实现营收259.3亿元,同比上涨1.1%,净利润为6.47亿元,相比上涨9.4%。但其主要车型销量较上年有明显下滑,据汽车之家数据,理想L7、L8、L9前五个月的累计销量分别为39101辆、23430辆、21745辆,而去年同期的销量分别为52587辆、31191辆、36725辆。
而与此同时,小米汽车正来势汹汹,争夺着市场份额。除了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面对传统车企数十年积累的制造经验和成熟供应链,新势力如何在技术、成本、渠道上弥补短板?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建议,在战略重心上,传统车企更加注重产业链纵深拓展,新势力可以以用户场景创新为突破口;在技术应用上,新势力可以更多通过跨界合作弥补短板;在市场策略上,以用户社区运营打造个性化优势强化品牌黏性。
颜景辉称,“当前,汽车品牌一味‘卷价格’没有太大意义,并且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价格内卷’的实质是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在智能化的背景下,新势力应该将核心竞争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满足目标客户群体的智能化需求。”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智能化奇点已来,自主技术输出孵化机遇,智能化能力将成为车企竞争的重要因素。随着特斯拉FSD使用率拐点显现,自主新势力城市辅助驾驶加速落地和小鹏开启全新商业模式。“我们判断智能驾驶正逐步迎来技术、用户接受度和商业模式的三重拐点。”
实际上,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新势力品牌一直不断发力。近日,小鹏汽车发布小鹏G7,称这是首款具有L3级算力的超级AI汽车,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拥有超2200TOPS 算力,并接入VLA+VLM大模型。
此外,备受关注的小米YU7全系发布即搭载1000万Clips版本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上半年,华为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系统,华为乾崑智驾ADS Ultra旗舰版将实现高速L3级自动驾驶。
浦银国际研报称,今年新能源车行业智能辅助驾驶快速向10万—20万元价格带车型渗透,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乘用车特别是新能源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有望继续保持加速上扬,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会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需求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新势力品牌如何把握机遇,在下半年杀出重围?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建议称,造车新势力需构建技术攻坚、生态协同、全球适配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体系,推进技术创新从注重功能堆砌到场景新定义的质变,推进人机交互的颠覆性创新;要注重车路云一体化、能源网络互联等领域跨界融合,推进核心能力的协同进化。
理性|客观|独到
主编丨周雪松 副主编丨张丽敏 李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