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今天咱们聊点接地气儿的——摩托车!
最近这市场有点意思,新登记了四百三十万辆,数字乍听挺唬人,可细究之下,里头门道不少。
这四百三十万辆,看着红火,咱得冷静。
如今这摩托车行当,跟往昔不可同日而语。
过去是“铁骑一跨,走遍天下”,现在呢?
摩托车略显“英雄迟暮”之态。
何故?
禁摩令如悬顶之剑,电动车似后起之秀,传统摩托车生存空间受挤压。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
华夏摩托车产业,素以善于变通著称。
这不,二零二五年上半年,硬是演绎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何谓冰火两重天?简言之,国内市场寒意袭人,海外市场热浪滚滚!
先说这“冰”。
日常代步的摩托,尤以小踏板为甚,销售颓势明显。
试想,禁摩令既出,多少城池将其拒之门外?
加之电动车崛起,价廉便捷,直接蚕食了摩托车的份额。
六月整体销量一百六十一万辆,表面增长百分之八,剔除出口,国内销售数据着实令人担忧。
再说这“火”。
大排量玩乐型机车,可谓炙手可热!
二百五十毫升以上的车型,销量扶摇直上,较去年同期劲增两成!
缘何?
盖因当下年轻人玩机车,非为代步,实为追求一个字——“飒”!
试想银幕上的机车骑士,皮衣加身,墨镜遮面,引擎轰鸣,尽显自由不羁。
如今的年轻人,囊中稍有余钱,谁还甘于骑小踏板庸碌度日?
唯有拉风的座驾,震天撼地的排气声浪,方能慰藉其渴望驰骋的心灵!
不仅如此,当今消费者愈发挑剔。
仅有动力尚不足够,外观设计须具特色,足以彰显个人品味。
若无独到之处,断难在市场立足!
出口市场,更是热度爆表!
拉丁美洲、非洲的订单纷至沓来,仅前五个月便出口逾二十万辆大排量,较去年同期激增七成三!
此等数据,堪称耀眼夺目!
国内品牌亦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春风、无极等品牌,已在欧美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隆鑫则凭借价格优势,在新兴国家市场混得风生水起。
切莫盲目乐观!我们亦须正视问题所在。
东南亚与印度两大市场,我方占有率尚不足百分之五。
此块蛋糕,看似诱人,实则难以下咽。
当地品牌亦非等闲之辈,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更为关键的是,政策风险如影随形。
一旦国际贸易关系生变,出口市场势必遭受冲击。
此事绝非儿戏!
国内市场方面,东部老市场增长乏力,中西部市场虽有起色,然电动摩托的占有率已逼近六成。
燃油车若再无创新之举,恐难以为继!
价格战亦愈演愈烈。
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份额日渐萎缩,中端车型份额则有所增长。
此现象表明,消费者愈发注重品质与性价比。
日本本田等老牌劲旅,在全球市场占据三成份额,实力雄厚。
中国品牌虽由代工起家,现亦着手自主研发,技术差距确在缩小,然内燃机研发已至瓶颈。
若无推陈出新之举,终将被市场淘汰。
故而,当前局势实乃“内外交困”。
国内市场低迷不振,禁摩政策与电动车双重夹击;出口市场虽一片繁荣,然政策风险与竞争压力亦不容小觑。
那么,我们该当如何应对?
鄙人以为,不可仅靠出口苟延残喘!
禁摩城市日渐增多,年轻人又纷纷转向电动摩托,燃油车若再无真材实料,谁会买账?
大排量玩乐型机车固然是机遇,然亦不可一拥而上,重蹈红海覆辙。
海外市场看似美好,一旦政策有变,立即陷入困境。
脚踏实地才是王道!潜心钻研技术,精准把握细分市场,切莫让国内市场拖后腿。
回首那些老牌摩托车企业,无一不是凭借技术革新、质量过硬,方能在市场屹立不倒。
我辈中国品牌,亦当沉下心来,投入研发,提升品质,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我们还须紧抓细分市场。
例如,针对女性用户的轻便摩托,针对老年用户的代步车,针对农村用户的农用摩托等等。
只要找准定位,便能在市场寻得一席之地。
归根结底,摩托车产业欲实现真正腾飞,唯有依靠技术创新与市场细分。
仅靠出口,终非长久之计。
唯有夯实内功,方能在市场站稳脚跟,方能真正实现华夏摩托车产业的复兴!
诸位,您认为摩托车行业尚有哪些机遇?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