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邵华:商用车产业迈入深刻变革和格局重塑关键期|刊首语

李邵华:商用车产业迈入深刻变革和格局重塑关键期|刊首语-有驾
✦ 作者︱李邵华
✦ 排版︱郑雪芹
✦ 设计︱郭 庆

本文为《汽车纵横》杂志2025年5月刊“刊首语”
作者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商用车产业不仅承载着物流运输体系的核心职能,更肩负着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的战略使命。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商用车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呈现出“绿色化、国际化、智能化”的转型特征,迈入产业升级与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

为深度解析行业发展趋势,凝聚产业发展共识,3月26-28日,“开辟新赛道 汇聚新动能 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主题峰会在湖北十堰成功举办。会议通过闭门研讨、专题论坛等形式,聚焦电动重卡、智能网联、海外市场拓展及标准法规建设等核心议题,汇集政产学研各界代表,系统探讨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具有行业指导价值的共识性成果。

从全局来看,商用车产业已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新能源赛道提速发展,系统性破局需求凸显。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呈现技术创新加速迭代、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的积极态势。

但产业发展仍面临多维挑战:

市场需求端存在结构性梗阻,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尚未在纯电重卡领域形成成熟解决方案,首购成本居高不下;新能源商用车保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产品投保成本与风险保障失衡现象突出。

产业供给端面临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基建配套三重挑战:充换电接口标准化程度不足,共性技术研发亟待突破;企业盈利模式单一,金融租赁等创新业务尚处探索阶段;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兆瓦级超充网络布局进度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时空错配。

二是国际化进程深化,全球竞争格局重构。

中国商用车企业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在国际市场呈现强劲发展势头。2023年商用车出口量同比增长32.6%。

但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化带来的新挑战:技术标准壁垒方面,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新型贸易壁垒加速形成,俄罗斯等国推行本地化认证制度;地缘政治风险层面,阿尔及利亚等市场实施本地化生产配额要求,与我国海外投资管理政策形成对冲效应。

呼吁构建“三位一体”应对体系:国家层面,完善汽车产业海外发展战略顶层设计;行业层面,建立国际标准协同研发机制,推进“一带一路”标准互认;企业层面,实现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产业链共建转型。

三是智能网联技术突破,产业化进程亟待加速。

作为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智能网联技术正在重构商用车产业生态:L4级自动驾驶重卡完成干线物流实证测试,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在港口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运营。

但产业化进程仍受多重制约: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健全,跨区域路权互认机制缺失;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滞后,路端数据信息缺乏标准化;商业模式创新亟待突破,数据价值等待挖掘和利用。

展望未来,面向商用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依托中国载货汽车生产企业联席会(C8)等平台,重点围绕商用车“绿色化”、“国际化”、“智能化”发展的主旋律,加强政策、法规、标准、市场的前瞻性研究,搭建服务行业的政策法规平台、海外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助力产业提质、升级,与行业各界共同谱写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李邵华:商用车产业迈入深刻变革和格局重塑关键期|刊首语-有驾



图片:汽车纵横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李邵华:商用车产业迈入深刻变革和格局重塑关键期|刊首语-有驾
李邵华:商用车产业迈入深刻变革和格局重塑关键期|刊首语-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