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新能源车主们在高速上的“充电难”,彻底出圈了。大家都看见了,朋友圈、短视频平台全是晒排号、晒排队,堵在高速服务区、边喝泡面边等桩的热闹场景。要说国庆高速难,不充电桩难,“电老虎”们扎堆出门,才让尴尬彻底浮出水面。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高速公路一派繁忙。自驾出行人数剧增,其中新能源车成为不可忽视的新主力。全国高速上,每天大约有1240万辆新能源车,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三成。而我们常念叨的那句“最怕电量掉到个位数”,这一回被不少朋友真实体验了一把。
其实,服务区里的充电桩数量早已有所增加。交通部门说了,截止今年8月底,全国高速服务区已经建成6.66万个充电设施,年增近五成。这看着还凑合,结果你一算账就傻眼了:平均下来,每186辆新能源车就分得一个桩,有几个桩,加起来全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长又不够用。更别说,不只是纯电动,很多插电混动车主电池越做越大,能电就电,有桩都想“凑个热闹”。
于是,假期首日开始,排队热烈得像抢购白菜。拿号排到四五十号、苦苦等上三四小时,这些都成了不少新能源车主的真实日常。很多老司机摇头叹气:以为电池标着七百公里,短途自驾足够,结果跑上高速,续航不禁打骨折,连肚子鼓气的勇气都没了。
就说北京的李先生吧,这回国庆开着新买的纯电动从北京回济南,信心满满觉得续航715公里根本用不着充电。刚跑了不到200公里,储能表飞快往下掉。他一路关空调、降速、极限节能,还是没能逃掉中途拼命找桩的命。服务区一看,八九辆车等着,前排已经坐黄了,自己手心冒汗,别说家属,小孩都不敢吭声。
插一句,李先生也不是个例。不论南北,只要是假期高速跑长途的朋友,多少都曾经历——官方标注续航七百公里,WLTC大家还分得清,到现实路况,开着空调、拉着行李,调到“预估续航”只剩四百多。实际一算,电池容量除以预估里程,电耗早就飙到百公里20度电以上。你以为开的省,其实是拼命掉队。
很多人刚买新能源车的时候,看着厂家车展上贴着的“电耗13.7、15.9”,觉得只要近乎打破物理规律就能“白嫖”。事实上,现实路况的电耗远比实验室里高得多。老司机们都总结出来,车速一过百,风阻比你想象中凶猛得多,电耗比城市路多三成、五成都不是危言耸听。要是再开空调、开座椅通风,休息娱乐一样不落,实际电耗随便就摸到20多度。你算着13.7,最终加倍奉还。
实验室工况的数字看着好看,但普通人家不靠数字过日子。国内主流的测试标准,像CLTC工况,平均时速二十八点多,才跑半小时,哪有高速120、长距离开的现实感?对比一下美国的EPA测试,人家场景更多,来回模拟城市路、高速路、空调全开、低温三伏天兼顾,结果续航数低两个档次,还更接近实际用车。
有条件的朋友自己去网站,查查看用户实测数据。比如特斯拉Model Y,官方写着百公里电耗十一点多,车主自己上传了上千份,实打实地百公里电耗十七左右。你看表情包都忍不住动用:续航腰斩,心里苦,嘴上笑。续航不够,车主们只好跑充电桩,再次庆幸自己没买一辆二手高电耗的电车。
再说,仪表盘上显示的“驱动电耗”往往不包括空调、娱乐、电子设备的用电,实际用下来,钱包才是最诚实的。很多车企喜欢玩“花枪”,有意混淆驱动电耗和综合电耗的区别,让你以为比油车还省,实际上跑一次高速你就知道“掉坑”了。买车时选得迷迷糊糊,用车后忍得牙痒痒。买之前想做房东,买之后天天做房客。
电动车主的痛,有时候和“信息差”脱不了干系。很多第一次买新能源的车主根本弄不明白什么叫“真实电耗”,被官方续航数字迷得团团转。买车只参考数据,谁还分得清实验室和实际路况的差距?厂家恨不得挤掉全部的水,消费者想不明白,买回来一用就皱眉头。等电、找桩、耗时、费钱,心情只会更糟。
用车成本的问题,对自己运营的司机更是“致命一击”。高电耗,电费一月几十上百元往上加,省下的钱全贴到补电上。勉强省出来的时间,最后多花在服务区里抬头望天。运营车想多赚钱,结局成了多充电。有些人甚至因为这一点,不敢再碰高电耗的新车,生怕三年后保值率一落千丈,买个新车赔了夫人又折兵。
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在冲高销量后,也难逃信息披露这一课。消费者需要的是清晰的能耗标签,直截了当、明明白白,从城市路、电耗、空调消耗等几个场景全公开。让大家买时有底气,不至于用完车才说“上当”。比照家电能效标签,把电车的能效分段标注,把供电空调、实际驾驶情况一一写清楚。这样一来,信息透明,没人瞒得住,消费者也不至于买车后天天有落差。
行业自己也不能总指望用数据游戏来“伪装”。第三方评测、媒体公开检验、虚标处罚,条条框框带着压力一来,大家才会踏实点。把所有测试都拉到实际用车场景里,谁说得准,不如车主们用脚投票。有时候行业更需要“掏心窝子”和用户做朋友,光靠数字堆起来的信任,迟早散架,终归看体验。
而对于车主来说,也只能自己多学点用车经验。老司机都说“见半就充”,刚过续航一半就赶紧规划补能,总好过等没电抛锚跪求。高速上最好别等临急抱佛脚,提前规划、多利用导航看充电桩位置,时间省不少。电耗高低一分明,跑长途晓得提前做准备,就不会抓耳挠腮。
新能源车毕竟是趋势。大家都想着省钱、环保、体验新科技,可实际补能、能耗还得落到实地。车企再有“花活儿”,也禁不过一次次节假日的车流大考。电耗数据别再玩数字游戏,服务区补桩的速度赶上不上车主增加的速度,行业摸着石头过河,最后谁掉坑谁爬得快,全靠真实和诚实。
路上跑的车,每辆背后都是一个小家的自豪和焦虑。新能源车行业要想赢口碑,终究要靠一桩一桩真实的能耗和补能体验赢得大众的心。华丽的数字,终究敌不过老百姓用脚丈量的里程数。你说呢?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