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风云A9L又要放大招啦,这次是11月15日的两款新车,猎鹰700版和四座版。说真的,我一看到这个消息,就觉得这波操作挺有意思的。毕竟中大型插混车市场早就被几家头部玩家瓜分得差不多了,比如比亚迪汉DM、吉利银河星耀8这些,风云A9L今年9月销量还能破万,说明它早就不是菜鸟,也算在行业中站稳脚跟了。
我估摸着这两款新车,尤其是猎鹰700版,可能会是个黑马。毕竟,引入激光雷达、搭配全场景辅助驾驶,直接拉满科技感,跟竞争对手比起来,差异化挺明显的。其实我很晚才发现,奇瑞搞这些辅助驾驶硬核配置,除了品牌宣传,更多还是想用技术打破性价比天花板。你试想,价格在14.99万到20.79万这个区间,配上激光雷达和高阶辅助,算下来,买它跟我朋友花20多万买一辆BBA/奥迪入门版,体验上反而更先进?短期来看,像这样的差异化,是吸引年轻用户的关键之一。
不过我也琢磨,奇瑞新车的供应链和研发流程,大概跟家里大厨炒菜一样,不能光看食材新鲜(硬件配置),还要看火候(调校与用户体验)。毕竟,硬件看得见,软件调校和售后才是真的考验。这里我还得自我更正一下,刚才说激光雷达+全场景辅助,可能有点大话。毕竟,别忘了实际落地到用户手里,还要考虑供应链稳定、成本控制,不能只顾空中楼阁。
这让我想起之前我跟一个修理工聊天,他说:配激光雷达,贵,装上去还得调试,出问题要找我。这倒让我觉得,科技大爆炸背后,实际维护和使用体验才是硬事儿。对了,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一张风云A9L的高清照片,特意留意了车身线条:线条硬朗,比例不错,颜值还行。最这次的价格区间,基本上和吉利银河星耀8 PHEV、比亚迪汉DM比拼,也就是说,它们在推向市场的角逐正激烈。
不过我有个小疑问,你们觉得,风云A9L把这个价格带到20万左右,能跟汉DM拼单用户体验吗?汉DM的百公里油耗其实不低(我猜估算在6-8L之间),如果插混版能控制在5L以内,日常用花费就会差很多。其实我也没细想过,它的电池和动力系统调校,是否真正合理。毕竟,销量破万不是靠大喊大叫出来的,还得靠用得久——这个保值率也是刚需。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朋友告诉我:你知道吗?他家那辆比亚迪汉DM,百公里实际成本,大概在80块左右。这只是个极粗的心算,只考虑电池和油的成本。奇瑞的新车,续航目标是50-70公里左右,纯粹插混,也就是说短途城市通勤挺方便。再加上它的售价,这也许会吸引不少追求性价比或喜欢新科技的年轻人。也不知道你们关注的话题,是偏重驾驶乐趣、还是技术配置?其实我个人觉得,还得看它能不能稳定落地。
我怀疑,奇瑞为什么这次选了中大型车这个细分市场?或许是因为,市场虽然有压力,但潜在需求还不少。毕竟,写字楼附近的豪华车二手市场里,从时间、空间角度看,中大型车的用户更看重空间、舒适和多场景适应力。如果能把科技感和价格结合得很好,骗子就不愧是能掏空钱包的车型。
其实说到这,我还想提一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厂家对新车的宣传,一般都喜欢夸这车有多智能、多豪华,然后实际用起来,还得用户自己调试配合。就像我买智能音响,总以为只需要插电,就能自己变聪明,但后来发现,调个语音、配个智能家居,没有一点点折腾的耐心,基本上就打水漂了。
不过奇瑞这次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太多。为什么?因为,它的科技感还是要看用户真正用得爽不爽。也许软件更新、售后支持,才是真正决定它能不能火的关键。毕竟,中国市场的用户,喜欢买完车就走人的快感,但也会告诉你司机证要怎么整,导航要装,后续软件还得升级,这是个矛盾体。
我还想知道,买家最关心的,会不会是这些配置和实际体验的匹配度?毕竟,买车纯粹拼科技,不能只看屏幕上的豪华效果。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两款新车,可能还挺能代表奇瑞未来的方向——既要科技感,也不能忽略实用。倒是让我觉得,以后买车,看来最重要的是用起来舒服。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在想,未来这些新技术会不会变成标配,就像手机一样,谁都不能少了个四摄、5G。其实我还挺担心,技术越先进,花的钱越多,普通人真买得起吗?或者说,买了你又会觉得,真值吗?这就是我常常犹豫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奇瑞的动作都挺能吸引人的。你说,像猎鹰700系统这些科技黑科技加持,能不能成为它的硬核卖点?我觉得,还得看未来的实际表现。也许——这是个赌局。
你觉得,谁会是真正的目标用户?喜欢比亚迪汉DM的高科技+续航,还是更看重价格性价比的实用派?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留给你们猜猜。
【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