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终于挺过来了

导读:上汽通用从销量下滑到回暖,靠的不只是降价,是找对了两条路

先看 2022 到 2023 年那阵子,上汽通用的日子是真不好过。

不少人觉得合资品牌抗风险能力强,可那时它却被三样事卡了脖子:一是芯片短缺,当时全球汽车芯片都紧张,上汽通用的「第八代 Ecotec 发动机」生产线因为缺车规级 MCU 芯片,好几次停了产,2023 年上半年燃油车销量直接同比跌了 22%;

二是新能源转型慢,别家都在推纯电 SUV、混动轿车的时候,它手里就只有别克微蓝那两款小车撑场面,2023 年全年新能源销量才 5.8 万辆,连比亚迪一个月的零头都不到;

三是用户流失,以前买别克君越、雪佛兰迈锐宝的都是中产家庭,后来这些家庭要么转去买新能源,要么被国产高端品牌抢了去,4S 店的客流量肉眼可见地少。

说实话 不少人猜,上汽通用会不会跟有些合资品牌似的,慢慢就淡出主流了?

可没想到 2024 年一开年,它居然慢慢缓过来了。

重点是,它缓过来不是靠简单的降价促销:以前也降过,君威都降到 15 万以下了,也没拉住销量:而是悄悄做了两件更实在的事。

上汽通用,终于挺过来了-有驾

上汽通用以前的供应链太依赖海外,比如变速箱来自美国通用的底特律工厂,关键传感器来自德国博世,一旦有个地缘冲突或者物流问题,就得停工。

2023 年下半年开始,它硬是把供应链给「换血」了:首先是芯片,跟国内的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合作,把车规级芯片的本土化率从 70% 提到了 85%,像中控屏里的芯片、车身控制模块的芯片,基本都用了国产的;

然后是零部件,在武汉建了个「零部件产业园」,把以前从海外运的减震器、座椅框架这些部件,都交给园区里的国内厂商生产,不仅运费省了,交货时间还从 45 天缩到了 15 天。

举个例子,2024 年 Q1 的时候,又出现了一次小规模的芯片短缺,可上汽通用的武汉工厂就没停过产,因为它提前跟中芯国际订了 3 个月的芯片库存,反观隔壁有些合资品牌,还在等海外芯片,生产线停了半个月。

这一下就看出差距了:供应链不卡脖子,生产才能稳住,销量才有基础。

上汽通用,终于挺过来了-有驾

以前上汽通用的产品有点「一刀切」,比如别克品牌全是家用车,雪佛兰全是性价比车型,没考虑到用户需求已经变了。

2024 年它改了路子,直接把用户分成了三类,针对性出产品:第一类是「家庭用户」,推了别克昂科旗 PLUS,轴距加长到 2980mm,第三排能坐下成年人,还加了后排童安全座椅的专属接口,上市第一个月就卖了 8000 多辆;

第二类是「年轻用户」,搞了雪佛兰星迈罗 RS,外观加了运动套件,内饰用了双联屏,价格定在 13-16 万,刚好卡在年轻人的预算里,2024 年 Q1 卖了 1.2 万辆;

第三类是「新能源用户」,这是重点,推出了基于「奥特能平台」的别克 E5,CLTC 续航 545 公里,支持快充,价格 18.99 万起,比同级别特斯拉 Model Y 便宜了 6 万多,上市三个月就卖了 3.5 万辆,直接把新能源销量占比从 2023 年的 5% 拉到了 2024 年 Q1 的 20%。

有人觉得,不就是出新车吗?谁不会?

可关键是 上汽通用没瞎出:它摸准了用户的真实需求,比如家庭用户要空间和安全,年轻用户要颜值和性价比,新能源用户要续航和价格,不是像有些品牌那样,堆一堆配置就上市,最后没人买。

上汽通用,终于挺过来了-有驾

说再多不如看数据

2024 年 Q1,上汽通用总销量 28.6 万辆,同比增长 15%,这是近三年来第一次季度销量两位数增长;

其中别克品牌卖了 16.2 万辆,增长 18%,雪佛兰卖了 9.8 万辆,增长 12%,凯迪拉克卖了 2.6 万辆,增长 8%,三个品牌都没拖后腿;

更重要的是经销商的状态,以前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要 60 天,现在降到了 45 天,库存压力小了,经销商也愿意进货了,不像 2023 年,有些经销商因为库存太多,都不想卖上汽通用的车了。

还有个细节,2024 年 Q1 上汽通用的投诉量降了 12%,以前用户常投诉的车机卡顿、变速箱顿挫问题,因为换了国产芯片和优化了变速箱程序,现在少多了。

这说明它不只是卖得多了,质量也跟上了:要是只靠降价冲销量,投诉量肯定会涨不是真的「挺过来」,是昙花一现。

上汽通用,终于挺过来了-有驾

很多人没注意到,上汽通用能挺过来,背后还有个重要原因:组织架构改了。

2023 年底,它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以前新能源业务是归在燃油车部门里的,决策要层层上报,现在新能源事业部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决策速度快多了,比如别克 E5 的上市时间,从立项到量产只用了 18 个月,比以前的车型快了 6 个月;

另外还加了「用户运营部」,专门收集用户反馈,比如用户说昂科旗的第三排太挤,这个反馈直接传到研发部门,三个月就推出了加长版的昂科旗 PLUS,要是在以前,可能得等一年。

说实话,合资品牌的组织架构普遍比较僵化,上汽通用能主动改,这是真的下了决心: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慢悠悠的,别说挺过来,可能 2024 年就得更难。

上汽通用,终于挺过来了-有驾

不是所有合资品牌都能挺过来,比如东风日产,2024 年 Q1 销量还跌了 5%,因为它还在靠轩逸一款车撑场面,新能源车型只有艾睿雅,销量一直上不去;

再比如长安福特,2024 年 Q1 销量增长了 8%,但供应链还是依赖海外,Q1 因为海外零部件延迟,停产了 10 天,影响了销量。

对比之下,上汽通用的优势就很明显:一是供应链本土化做得早,没被卡脖子;

二是新能源转型抓得准,没走弯路;

三是组织架构改得及时,反应快。

这三点加起来,才让它在合资品牌里先缓过来了:不是运气好,是做对了事。

当然,挺过来不代表就高枕无忧了。

现在的问题是:第一、新能源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比亚迪、小鹏、理想都在降价,别克 E5 能不能稳住销量?

第二、燃油车市场还在萎缩,2024 年 Q1 燃油车销量占比已经跌到了 65%,上汽通用的燃油车要是不升级,以后还会被抢市场;

第三、品牌溢价能不能提上来?凯迪拉克虽然增长了,但还是比 BBA 差不少,别克和雪佛兰的品牌形象也需要升级,不能一直靠性价比。

这些问题要是解决不好,可能刚缓过来又得陷进去。

比如要是比亚迪推出比别克 E5 更便宜的 SUV,别克 E5 的销量肯定会受影响;

要是燃油车不升级配置,用户还是会转去买新能源。

上汽通用现在只是「挺过来了」,还没到「站稳了」的时候。

最后总结:

上汽通用能挺过来,不是靠降价,也不是靠运气,是找对了两条路:供应链本土化解决生产问题,用户分层做产品解决销量问题,再加上改了组织架构,反应快了。

要是其他合资品牌都能这么干,可能日子也不会那么难。

不过接下来的考验还不少,它能不能稳住现在的势头?会不会又掉回去?你觉得上汽通用接下来能走好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本文数据和事件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因此信息仅供参考,请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