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车圈可热闹了!以前专注纯电的,比如智己,突然玩起了增程;而把增程带火的理想,反倒推出了纯电SUV。这波“反向操作”背后,其实是车企们都在找用户的“痒点”。
8月初,智己正式亮出它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一上来就扔了个王炸——直接给增程车装上了一块66度电的“巨无霸”电池!这什么概念?比特斯拉Model 3的电池还大,纯电续航直接干到450公里(CLTC)。更狠的是,这还是800V高压平台,充电15分钟就能补能310公里,快得像自带了个“超级快充桩”!
为啥智己要这么干?人家说了,是调研出来的真需求。很多买增程车的用户,当初是怕纯电跑不远,结果开起来发现充电比加油香多了!但传统增程车那点续航(普遍一两百公里),没家充桩的用户简直要“充电上瘾”,冬天更是频繁。智己算过账,333公里续航就能覆盖92%的城市通勤一周,而干到400公里以上,基本能满足绝大多数人“一周一充”的小目标。大电池+超快充,就是想让用户把增程器当“充电宝”,日常当纯电开,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光有大电池还不够,增程器也得给力。智己自研的1.5T“黄金发动机”,主打一个“省”字。亏电油耗做到5.32升/百公里(中大型SUV里头一份能进5.5升的),加92号油就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轻松破1500公里。省油秘诀不少,比如高压缩比、保时捷同款的可变截面涡轮,连气缸盖都重新设计减摩擦。
更关键的是“静”!很多增程车一启动发动机,动静就露馅了。智己的“恒星”系统,在发动机盖上搭2米高积木都不倒,怠速噪音控制在36分贝,比翻书还轻。官方说跑山时切换模式,不注意都感觉不到增程器在工作。这静谧性,对追求舒适的用户太重要了。
还有个老大难问题:“有电龙,没电虫”。智己用大电池当“蓄水池”,配合AI算法优化低电量放电策略,确保即使电量低,加速性能也跟满电时差不多,动力不“掉链子”。
智己为啥现在杀入增程?CMO李微萌说,是摸透了用户痛点,又有了纯电技术积累。他们不是要抢纯电用户,而是想把新能源的“蛋糕”做大,吸引那些因为怕充电、怕续航还在犹豫的油车用户。纯电、增程两条腿走路,确实更稳。
不过,这“巨无霸”电池+800V的增程车,终价格会是多少?实际能耗表现如何?充电桩跟不跟得上?这些都是消费者关心的。智己这波操作,无疑把增程车的“内卷”拉到了新高度,能不能真成“颠覆者”,还得看市场买不买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户对“无焦虑纯电体验”的追求,正推动着技术快速进化。这场增程与纯电的“双向奔赴”,未来看点十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