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横渡长江打了谁的脸?
车圈内卷终结者出现了
技术长跑才是真赢家
当雷军还在为小米事故的“车门打不开”焦头烂额,当马斯克的Cybertruck陷在沙漠里等救援,奇瑞的纵横G700直接开着横渡了长江。
这不是拍电影。2025年10月18日,芜湖江面上那台黑车破浪前行,岸上记者镜头都在抖。IP68级防水、970毫米涉水深度、双动力推进——参数听着枯燥,但当你亲眼看见两吨多的越野车像潜艇一样切开江水,所有质疑都哑火了。同行还在实验室里模拟极端环境,奇瑞直接把车扔进长江实操。有工程师私下吐槽:“他们这不是在造车,是在造诺亚方舟。”
更狠的是那台热效率48%的鲲鹏发动机。业内都知道,热效率卡在45%已经五年了,每提升0.1%都要扒层皮。奇瑞却用26:1超高膨胀比和双曲三联动机构,把天花板捅了个窟窿。某合资品牌技术总监看完数据后连夜开会,会议室传来一句暴怒:“我们三年规划还没人家现成的指标高!”
但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奇瑞的“反内卷哲学”。别人在价格战里杀红了眼,尹同跃在创新大会上慢悠悠说:“全球化不能只看出口数量,关键是让用户觉得可靠。”这话听着朴实,却像一记耳光打在那些靠低价倾销海外市场的车企脸上。奇瑞海外543万用户怎么来的?在巴西适配乙醇汽油,在中东加强空调系统,在俄罗斯强化底盘防锈——这些笨功夫堆出了1772万全球用户的基本盘。
现在明白为什么奇瑞要搞“没有围墙的研究院”了。联合100多所高校搞4000个星火课题,把学术论文变成产线蓝图。这种产学研模式来钱慢,但当别人被芯片断供卡脖子时,奇瑞的工程师能直接冲进实验室自己改代码。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说得更直白:“想了解中国创新?来芜湖看奇瑞。”
说到底,车圈混战至今已经演变成两种路线对决——一种是互联网思维催生的“快消式造车”,另一种是奇瑞这种“技术长跑”。当某些新势力把用户当成测试员,奇瑞却在用横渡长江证明:安全性和可靠性才是汽车的根。
所以别被营销话术带偏了。下次看到谁家又发布“颠覆性技术”,先问一句:敢不敢拉出来溜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