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汽车出海欧洲市场能否复刻国内的辉煌?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今年1-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08万辆和109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6%;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已经达到44%。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汽车出海欧洲市场能否复刻国内的辉煌?-有驾

从数据不难看出,国内汽车市场仍然保持着千万辆的规模,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汽车,国内汽车市场势必要从增量时代转变为存量时代,当国内的蛋糕无法再做大的时候,中国汽车企业就必须另寻出路,在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这其中,欧洲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方面欧洲拥有年销量上千万辆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欧洲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选择更加权威,征服欧洲消费者,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开拓其他市场。

庆幸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进一步巩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不过这样的出口量相对广袤的海外汽车市场来说,就像一杯水倒进了浴缸一样,影响并不足够明显。中国汽车要想走向全世界,不光要在产品上下功夫,还得在营销、渠道、物流、本地化生产等多个方面进行投入。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汽车出海欧洲市场能否复刻国内的辉煌?-有驾

在这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比亚迪做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尤其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月销量首次超越了特斯拉,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出海征程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调研机构JATO Dynamic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注册量达到7231辆,同比增长169%,超越了同期特斯拉的7165辆。到今年5月,比亚迪在欧洲售出12363辆新车,创造了新的销量记录,再次超越特斯拉同期销量(12264辆)。不难看出,欧洲市场对中国车企来说充满机遇。

这里花费一定的篇幅介绍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成绩,并不是说比亚迪有多厉害,而是用这一个例子,让大家窥一斑而知全豹。中国品牌5月在欧洲的市占率攀升至5.9%,与去年同期的2.9%相比,翻了超过1倍。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汽车正在对欧洲本土汽车品牌发起围剿,包括奔驰、宝马、大众等欧洲老牌车企,可谓是压力山大。尤其是在这一轮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当中,欧洲汽车工业已经明显落后,上经常被嘲笑“没有技术门槛”的电动汽车,却让一众欧洲车企直接破防,甚至宣布暂缓全面电动化计划,开始摆烂。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电动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超车时机。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超车一定要换一条车道才可以,跟在别人后面是没办法超车的。目前中国汽车企业走的就是“换道超车”的路线,用电动化、智能化绕开欧洲车企在变速箱、发动机等方面设置的层层技术壁垒,变被动为主动,很快就扭转了竞争形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汽车出海欧洲市场能否复刻国内的辉煌?-有驾

不过中国车企进军欧洲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去年的关税危机。去年7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在原有10%关税的基础上,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部分车企出口税率高达45.3%,导致名爵、吉利等品牌在欧洲价格上涨,销量下降。虽然这一事件已经平息,但仍然是一柄悬在中国车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要想避免重蹈覆辙,中国车企必须想办法推进本地化生产。

这个问题中国车企自身肯定也能意识到,但想要在欧洲建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中国车企又把目光投向了拉美地区,比如巴西。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工厂的首款车型下线,正是大家熟悉的小型车海鸥。据悉,比亚迪巴西工厂年产能规划为15万辆,而2024年比亚迪在巴西的销量为76722辆,很显然,巴西工厂除了供应巴西市场,还具有一定的“外溢”能力。除了比亚迪,长城、奇瑞等中国车企也在巴西设立工厂,作为出海的中转点。

在成功实现欧洲建厂之前,中国车企“曲线救国”的策略未尝不可。不过中国车企要想彻底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最后还是需要建厂本地化生产,挣欧洲人钱的同时,为欧洲人提供就业机会和税收,用实打实的利益换取欧洲通行证。目前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布局工厂;奇瑞则通过与西班牙车企EV MOTORS合作,接手了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原日产工厂。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汽车出海欧洲市场能否复刻国内的辉煌?-有驾

不过即便建厂也不一定足够稳妥,中国车企必须要寻求当地合作伙伴的支持,将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还有一个必须强调的问题就是中国车企得遵守当地法律以及尊重当地人民的情感,这个层面不必多说,相信国内拥有强大法务团队的各大车企都能做好。

主编点评

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中国车企出海的思路已经转变,不再局限于卖车,而是要构建长期的市场影响力,带动中国汽车产业链出海,用“全链条输出”提升出海的深度和宽度,提升抗风险能力。中国车企的雄心壮志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不过前路依然充满挑战,欧洲市场政策壁垒、用户心智的深化建设、本地化品牌运营等,依然是长期战役。欧美政经格局的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也会持续考验中国车企的战略耐力。可以预见,中国车企在欧洲复刻国内的辉煌只是时间问题,过程是曲折的,结果一定是美好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