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工业周举行,中国企业亮相,比亚迪电动车受关注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说起伊拉克,脑海里立刻飘起的画面就是——漫天黄沙、硝烟弥漫、油管绵延,一副“石油的国度”模板脸,仿佛除了收藏原油,再没啥别的拿得出手。

但要说最近的伊拉克工业周,可真有点意思了。

你可能会问,这么个刚刚还在新闻里频频亮相的国家,忽然说要工业化、搞多元发展,是玩真的还是喊口号?展馆里灯火辉煌的那几天,背后又藏着啥玄机?

一想到这里,心里的问号就像展厅里的气球——越飘越高。

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听起来比戒奶茶还难,对吧?可伊拉克偏偏觉得这事不能拖了。

这次他们请来了各路企业、官员,还有全球各色展商,一起聚在巴格达国际展览中心,不是单纯搞个热闹,而是要给全国人民,也给外面世界,展示点新花样。

哈立德·纳杰姆这名字之前没听过吧,伊拉克工矿部长。老兄在台上一开口,气势还挺足,他说经济重建在提速,工业化也拉开架势,要给大家搭个合作平台,这套路怎么听都有点国际范儿。

说起来,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地位就像是饭桌上的主菜,没它不成席。

不过最近几年,谁都看出来了,光油气这一把伞,迟早撑不住。

全球油价变脸跟变天似的,依赖单一出口也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伊拉克政府玩起了“小目标”,要签更多协议,扩大产业圈。

64份协议,61亿美元,化肥、钢铁、矿产、水泥一锅端,听着就有种摊大饼的既视感。

但玩笑归玩笑,能把水泥产量拉到3700万吨,实现自给自足,确实挺能搞事的。

不过,下一步压力也来了:电力短板、老旧工厂,这些锅谁来背?

咱们换个视角来看现场,展厅里最抓眼的莫过于中国企业。

青山控股集团说要在巴士拉建钢铁城,这不是普通的项目,是大象级别的投资。

巴士拉地段也讲究,是伊拉克“发展之路”的起点,据说伊拉克政府对这个项目望眼欲穿,提前喝了三杯咖啡等消息。

伊拉克工业周举行,中国企业亮相,比亚迪电动车受关注-有驾

谁都懂,钢铁不光是建楼修桥的骨头,更是工业现代化的底气。

青山要供给伊拉克本地还意欲辐射中东,讲道理,如果真成了,没准能带动一片区域的钢铁产业链跟着升级。

再看比亚迪,电动汽车在伊拉克悄然走红,这事要搁几年前说,估计没人信。

毕竟大家觉得,伊拉克路况、基础设施都跟不上“新潮流”。

结果现在,不仅有代理商阿里·穆罕默德在展厅给中国汽车做宣传,电动和混动车型居然卖得飞起,说出去都有人质疑是不是在吹牛。

但偏偏这波浪潮是真实的,一方面中国汽车自身质量过硬,各路评测和口碑撑腰,另一方面也是伊拉克经济在恢复,老百姓兜里的钱和消费理念都在升级。

你可以理解为“人有我优,人无我有”,强者恒强,不再只是比谁石油多,而是拼谁能玩转新工业。

有意思的是,现场的氛围其实还挺热闹。

两国嘉宾换微信,不再拘泥于协议里的一纸文书,现实社交也变得真诚起来。

伊拉克工业周举行,中国企业亮相,比亚迪电动车受关注-有驾

展台上,观众跟机器人互动,似乎是在用身体力行告诉大家,别光盯着石油看,新时代的伊拉克也有智能与科技新鲜玩意儿。

而拍摄中国汽车的画面,更像是在为“国货出海”打call——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但说到这里,故事才刚开头。

这场工业周的底牌,远不止眼前的“展示秀”。

真正的悬念,是伊拉克的工业化进程究竟能走多远?会不会又是一出雷声大雨点小?

要知道,该国背后的现实难题可不是闹着玩的。

首先是电力,别小看了这方面的短板。

制造业要想高效运转,没电就是一切都白搭。

可伊拉克多年电网老化,供需失衡,有点像是在用诺基亚老手机想刷5G的劲儿。

再说工厂设备,老旧问题横亘多时,升级换代几乎是新工业的必修课。

而在全球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代,伊拉克如何高效引进产线、更新设备,也是个考验智商和钱袋子的命题。

其次,虽然本次签署了61亿美元的协议,但协议能否落地、生效,还得看后续的执行力。

说上嘴皮子谁都会,但遇到具体的审批流程、项目落地,往往一波三折。

这中间夹杂着地缘政治、政策稳定、配套设施,一环接一环,稍微出点岔子,进度就会打折扣。

关于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这回比亚迪的走红算是鲜明例子,但伊拉克民众整体购买力如何,未来新工业产品能不能真正普及到本地生活,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不过好消息是,青山、比亚迪等外企的积极参与,无疑拓宽了伊拉克与其他经济体的互动渠道。

算是为后续的技术转移、经验交流打下了地基,也给本地企业树立了标杆。

更不可忽视的是,这场工业周的背后,亮出的是一个信号——全球化浪潮并未远离伊拉克,只是换了个低调的方式重新“上线”。

要说到底,这场工业周像是一局博弈。

一边是伊拉克自身经济结构的变革迫切,需要新动能注入;一边是外部企业和投资方,在探索新市场机会。

而所有的行动看起来志气满满,实则每一步都暗含风险。

谁都知道,经济转型不是“今天签单,明天工业腾飞”这么快。

但只要有点儿积极因素,哪怕是一小步,也能激励一大群人跟着梦想折腾。

其实,类似的例子在全球不少。

过去有不少资源型国家,在行业周期下行后,纷纷启动制造业、科技业转型——有的成功,有的折戟沉沙。

伊拉克如果能借助这波工业周带来的外部资源和内生动力,抓准窗口期,抢跑现代化赛道,也许真的能改写“石油标签”的命运。

当然,话说回来,现场这些展览终究只是一个缩影,今后的路还得看政策推行和执行落地。

比方说钢铁城项目,能不能顺利推进?资金、原料、技术,哪一项都得过了关。

比亚迪汽车再火,也要配套基础设施跟得上。

总不能买了电车,结果连充电桩都还没普及,那就尴尬了。

民众的接受度要逐步提升,不是一天之功。

而且全球经济风云变幻,哪怕今天一切顺风顺水,明天也可能冒出新的不确定因素。

反正,工业化这条路,说容易不容易,说难也不绝对没戏,关键看谁肯下套真功夫。

展览现场那些年轻的面孔,积极地体验科技新产品,或许就代表着未来的新希望。

毕竟,哪怕有一次工业周,也能让大家觉察到一个不一样的伊拉克,看到不同于新闻头条的那个普通国家的一面。

大家都说,进步是一步步来的。

伊拉克的工业化梦想也不会一蹴而就。

但至少这次他们迈出了新的一步——不再是只靠油气吃饭,而是玩起了多元牌。

接下来,谁都得拭目以待。

你觉得,伊拉克还能继续在工业化道路上加速吗?

伊拉克工业周举行,中国企业亮相,比亚迪电动车受关注-有驾

钢铁城、电动车、机器人……这些新元素真的能成为伊拉克的下一个“主角”吗?

欢迎你留言畅聊,说说你的看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