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破局,捷报频传,销量再创新高

最近这两年,只要一聊起汽车,大家的感觉可能都差不多,就是变化太快了。

马路上跑的绿牌车越来越多,各种新牌子、新车型层出不穷,发布会一个接一个,价格战也是打得火热。

很多人心里可能都有个疑问,那些我们从小就熟知的汽车大厂,像上汽集团这样家大业大的“老大哥”,在这么热闹的新能源浪潮里,还能不能跟得上节奏?

上汽破局,捷报频传,销量再创新高-有驾

会不会因为摊子太大,反应慢了半拍?

就在大家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上汽集团用一连串实打实的成绩,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

事实证明,这艘被誉为“百年巨轮”的企业,不仅跟上了,而且还跑在了前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逆袭”大戏。

咱们先不谈复杂的战略,就看看最直接的销售数字。

今年8月份,上汽集团一个月就卖出了36.3万辆车,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一下子增长了41%,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昙花一现。

从今年年初开始算,上汽的月销量已经连续八个月都在同比增长,稳稳地占据着国内汽车企业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

光卖得多还不够,还得看赚不赚钱。

上汽发布的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真正能体现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那个指标,也就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暴涨了超过4倍,达到了432.2%的增幅。

公司手里的现金流也比以前充裕了很多,增长了85.9%。

这些数字掰开揉碎了说,意思就是上汽不光是车卖得火,而且是实实在在地赚到了钱,经营状况非常健康,可以说是彻底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就让人更好奇了,在新能源品牌从技术、市场、价格等各个方面发起猛烈攻势的大环境下,上汽究竟是怎么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扭转局势,实现全面突围的呢?

这背后的一系列操作,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看一看。

首先,上汽对自己下了一次“狠手”,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内部变革。

大企业往往都有个通病,就是部门林立,各管一摊,沟通和协作效率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汽在去年下半年做了一个大动作,把集团内部最核心的几个单位,包括负责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公司、负责海外业务的国际公司、负责前沿技术研发的创新研究总院,以及负责软件和智能化的零束科技等五家企业,整合到了一起,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大乘用车板块”。

上汽破局,捷报频传,销量再创新高-有驾

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所有精锐力量拧成一股绳,集中火力攻克新能源转型和关键技术研发这两大难关。

这样一来,从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再到软件更新,整个链条都打通了,反应速度自然就快了,能够更迅速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调整和升级产品。

其次,上汽放下了身段,敞开大门,积极地和各路科技巨头“交朋友”。

在过去,很多人觉得传统车企有点保守,喜欢什么都自己来。

但现在时代变了,上汽也想得很明白,专业的事情就要找最专业的人合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上汽和华为的深度合作。

这两家在各自领域都是顶尖的企业联手,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尚界”。

他们合作的第一款车尚界H5,一亮相就成了市场的焦点。

这款车巧妙地结合了上汽多年积累的成熟造车工艺、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华为业界领先的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行”智能座舱。

上汽破局,捷报频传,销量再创新高-有驾

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款技术含量很高的中型SUV,预售价定在了16.98万元起,直接把过去只有在三四十万甚至更贵的车上才能体验到的高端智能化技术,带到了普通家庭也能接受的价格区间。

这种“技术普惠”的策略效果立竿见影,预订通道一打开,短短18个小时就收到了超过5万台的订单,市场的热情可见一斑。

当然,上汽的合作伙伴远不止华为一家。

它还和OPPO合作,让手机和汽车的连接更顺畅;和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一起研发新电池,解决了北方用户冬天开车续航里程打折的焦虑;还联合Momenta、地平线等一大批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顶尖公司,共同打造了一个开放的技术生态圈。

这种合作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上汽奥迪的一款燃油车A5L Sportback,成为了全球第一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让传统豪华车也充满了科技感。

上汽旗下的MG品牌,推出的MG4车型更是成为了全球首款批量搭载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车,这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通过和各路高手合作,上汽不仅快速补齐了自己在智能化、软件化方面的短板,还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

上汽破局,捷报频传,销量再创新高-有驾

最后,上汽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国内,上汽的自主品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前8个月,自主品牌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75万辆,占到了集团总销量的六成以上,这个比例比去年同期提升了将近十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上汽已经成功地从过去比较依赖合资品牌的模式,转变为依靠自身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品牌力来驱动增长。

甚至在合资公司内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上汽通用为例,现在新产品的定义和研发工作,已经100%由中国的团队来主导,完全围绕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这在合资车企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也体现了中方越来越强的话语权和技术自信。

而在海外市场,上汽的表现同样亮眼。

旗下的MG品牌,凭借着时尚的设计和可靠的品质,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成为了欧洲市场上销量最好的中国汽车品牌。

如今,上汽的汽车已经销售到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地都建立起了稳固的市场。

这种全球化的布局,不仅为上汽带来了可观的销量增长,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名片递向了全世界,提升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

回顾上汽的转型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它没有选择陷入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泥潭,而是通过一场由内而外的深刻变革,坚持技术创新,开放合作,并放眼全球市场,最终成功地让这艘百年巨轮在新时代的航道上,调转了船头,再次扬帆起航。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