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刚刚落下,修理厂的卷闸门还没关。一个穿着机车夹克的小伙子蹲在油漆斑驳的CM300身边,边抽烟边摇头。手机屏幕上,是新上市的本田190TR的广告。隔壁老陈凑过来,市侩地念叨一句: “要是有个一万出头的本田巡航车就好了。”烟雾缭绕里,这种愿望像发动机怠速声,低沉却实在。
复古巡航,低排量,低售价,本田190这个老平台,很容易让人产生无数幻想。先别急着为它养老送终,毕竟这台发动机,外表虽然朴素,内里却十分坚韧。风冷、两气门、结构简单——你说它落后也对,毕竟这是二十年前的技术。但它胜在一个字:稳。开不坏,炸不响,能省事。
本田的190系列,在国内落地过大大小小一堆车型,每次都像老酒换了个新包装瓶,但味道依旧纯正。新出的190TR能卖得风生水起,我并不意外。便宜、够用、品牌优越感,有时候比什么高科技配置更能直击普通消费者。
巡航车这口小众,有人迷的不行,也有人耻笑不已。巡航,不是速度,不是极限,更多是停下来摆个姿势,发个朋友圈,然后无谓地在城市边缘徘徊。这种需求本质上,可以用两千块的电动车解决,但真正的巡航爱好者,对腔调和品牌比动力更忠诚。
本田为什么该做一台190巡航?让我这个习惯用证据说话的人给你拆台——当前市面上的百来款所谓“低价巡航”,多半属于“三无产品”:颜值不合格,设计不过硬,品牌不够用。除了省钱,没别的优点。谁都明白“低端市场”看似门槛最低,实则卷到连外壳胶水都省了气力。
CM300价格跌到两万出头,看似良心,实际上你算算购置税、保险、上牌还有点小改装,落地妥妥奔着三万去了——这种价钱,想“随便玩玩”还是高了点。圈内新人更关注第一辆车“够不够看”,花太多钱心里难免犯嘀咕,而CM300无论做工还是动力,也没到让人“恨不释手”的地步。它也就能满足你“这是本田”的虚荣,剩下的基本上打折出售。
反观190进场低价区,能买到一辆本田品牌,设计再不丑,性价比一下子就拉满。巡航车这种东西,动力属于“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入门级摩友,五十公里一小时的骑行体验已经能让他们社交朋友圈爆表。剩下的,都是浮夸。
那么本田真的会下场做这样一款车吗?我不清楚他们的会议室里是否也在指着190TR的销量咬着指关节盘算。但单从工程师到市场部的角度看,复古巡航的设计难度其实远低于仿赛车和跨骑,因为巡航讲究“姿态”——多贴几条镀铬装饰,加宽油箱、低坐高,LOGO占满水箱罩,外观一搞定,动力再用现成平台,成本比做一台新引擎低太多。至于双通道ABS这些安全配置,只要舍得减掉一杯星巴克的利润,这个价钱完全合理。
市场里几个国产品牌已经卷到不见底了。你别看他们嘴上说得自信,新品巡航堆了又堆,价格一咬牙降到一万三、一万五,飞机场都快赔成龙了。品牌号召力呢?对不起,没有,售后也基本靠淘宝。消费者在卷价格的同时还要赌一把“坏了没人理”的心理,这滋味和去黑诊所看牙差不太多。
本田如果把“品牌优势”玩明白,“1.3万带ABS”的巡航车不是天方夜谭。如今的摩托市场,哪怕250cc的入门车、巡航车都敢野到一万五出头,但能扎扎实实把做工做到老百姓心里,能让人放心老爸骑、老妈给钱,不多。所谓“品牌信仰”即是如此,信得过就心不慌。
我也承认,190发动机走到了被淘汰的边缘。国产150水冷已经人均涡轮,250又是连主打机器的本。本田的190再不加速玩点新花样,未来可能就会像老年人参加广场舞一样,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不过,这个平台的最大价值就是“可以玩到便宜”,反正本田最后一点技术优势还是藏在信任里。而且,从我多年解剖各种“托死、检修、维权”现场来的经验看,本田机器的“好修与皮实”,实话讲,配置可以落后,省事绝不掉队。这个行业里,修本田如同买彩票,基本就是“闲得发慌”。
说到底,摩托不是救命药,更不是投资品,实在点讲,这玩意儿买回家,供着、耍着、吹着,一年下来的功能性或许只有两次骑行,三次擦灰,还有无数次变成朋友圈封面。但就有那么一批人,不屑廉价杂牌,也不屑高端倾家荡产,就等着“有好牌子里面最划算的一档”。
至于本田会不会听见车迷们的呼声,做一台“真·划算入门巡航”,这个问题就像——隔壁小赵的初恋女友会不会回头找他——只能说,概率有,但是很难说。
巡航的意义,也许和人生一样,跟参数和品牌其实没太大关系。不过,入门巡航让普通人能骑上自己喜欢的车,这点小乐趣,本田如果懂了,也许还能让老技术再发一次光。你觉得本田会出牌吗?或者说,所有“遗留平台”的最后荣光,到底值不值得我们继续等下去?当下这个看似已经卷无可卷的市场,真的还留有便宜和理想并存的口子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