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每年国庆前都早早把导航路线查好,行李装上车,就等着零点一过冲上高速公路。可去年朋友小李的故事让我彻底清醒——他为了省过路费提前5小时出发,结果在收费站前堵到凌晨两点不说,最后还被收了全程费用。原来高速免费这盘棋,光靠满腔热情可不行,里面藏着两个关键时间点,稍不注意就得给钱包“放血”。
第一处坑:你以为的“免费前夜”可能是“收费陷阱”
上个月刚买车的小王就吃了大亏。他听同事说“30号晚上出发能免费”,兴冲冲晚上十点上了高速。结果10月1日凌晨刚过收费站,系统却显示扣了三百多块钱。原来他9月30日23:50分取的卡,虽然零点后下高速,但系统自动计算了全程费用。
这里有个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高速免费不是看你几点出发,而是看你几点离开高速。举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位旅游博主从广州开车去桂林,提前两天出发却在9月30日23:59分通过收费站,结果10月1日零点后到达桂林,全程免费;而他的朋友老张10月7日23:50分下高速,比规定时间晚了十分钟,全程费用照收不误。
老司机们现在流行一个口诀:“提前出发不用慌,驶离时间要卡准”。比如你从北京到上海需要12小时,完全可以在9月30日下午出发,只要保证10月1日零点后驶出收费站,照样享受免费。
第二处坑:ETC和人工通道的“排列组合”
去年国庆,新手司机小刘在人工通道取卡上高速,返程时看到ETC车道空着就开过去,结果栏杆死活不抬。原来ETC系统没记录入口信息,最后只能倒车退回人工通道,不仅尴尬还差点引发追尾。
这里藏着个冷知识:人工通道和ETC通道就像“钥匙和锁”。用人工通道取卡,就得用人工通道还卡;用ETC进高速,最好也用ETC出高速。有位在收费站工作十年的工作人员透露,每年国庆他们都要处理上百起因“混搭通道”引发的纠纷,最夸张的一次,有位车主在ETC车道堵了半小时,最后发现是半个月前走人工通道时没拔卡。
现在很多服务区都贴着提醒标语:“上什么道,下什么道”。有个真实故事特别有意思:去年国庆,杭州的李先生带着全家自驾游,特意在手机备忘录记下“进ETC出ETC,进人工出人工”,结果在千岛湖服务区被其他车主当成“高速通关秘籍”围观。
避开这两个坑,还能解锁隐藏福利
其实除了注意时间和通道,还有个省钱的“时间差”技巧。比如从郑州到西安需要8小时,完全可以9月30日晚上8点出发,中途在服务区吃个宵夜、睡个觉,等10月1日6点再继续赶路,这样既避开拥堵又享受免费。
说到服务区,现在的设施可比我们想象的高级多了。京沪高速上的某些服务区已经配备淋浴房和胶囊旅馆,哈大高速的服务区甚至能预约按摩师。上个月有对夫妻带着孩子自驾,专门制作了“服务区打卡攻略”,把赶路变成了亲子游。
最后提醒各位车主,10月7日返程时千万别学去年那位“极限挑战”的网友。他为了赶在24点前下高速,在最后半小时狂飙150公里,结果超速50%被扣12分。后来他自嘲说:“省了200过路费,交了2000罚款,还搭进去驾照重考”。
(本文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所有人物、情节以及事件均为作者的想象创作。如有任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或地点相似之处,纯属巧合,各位看官请勿对号入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