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现在买个车,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买车,顶多看看外观,问问动力,关注一下油耗,最多研究一下安全气囊包了几个。现在不是了,你得仔细研究这车的“大脑”,也就是车机系统。而且这个车机还不是个简单大屏玩个导航那么简单,最近吉利银河 E5 推出的 Flyme Auto S 1.9.0 版本,就把以前只在手机上折腾的互联、互动玩出了新花样,车和手机之间捆绑得比夫妻还紧了。
说实话,咱开车的刚开始听到这些更新内容,心里多少都得琢磨:这到底有啥用?是不是忽悠我掏钱?功能这么多,到底哪项是我要的?我用得上吗?但你再想想,现在的车可不仅仅是四个轮子加个壳,更像个移动的生活空间。说通俗点,你在车里耗费的时间比在办公室卫生间都多,别说一个好用的车机能让你路上不白瞎。
这次更新,我注意到最吸引人的还是华为HiCar和ICCOA Carlink的新增支持。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用的是华为、OPPO、vivo这些手机,一次配对,以后根本不用你手动点点点连接,靠近车就搞定。可能有人觉得,哎,连接个蓝牙也不就三秒钟的事,至于搞这么复杂?可咱别忘了,现在的信息量和隐私需求大不一样。你能瞬间连上导航、无缝衔接音乐、快速搞定电话,甚至拿手机里的App跟车机互动,省下的可不只是那三秒钟,而是整套移动互联体验。想想你早高峰眼瞅堵死,手忙脚乱打开导航时候,恨不得一秒变两秒的滋味。
再说这次540°全景影像轮毂视图和转向联动全屏功能。有人疑惑了:“360°都能看见了,还多这180°干啥?”不少老司机一听这话就乐了:“你知道堵车时候怕刮着轮子的心情吗?”这多出来的“轮毂视图”,让你每次贴着马路牙子挪车的时候能清清楚楚看到下面,不用后悔轮圈上又多了几道新疤。更何况,“转向联动全屏”能自动弹出全景影像,低速挪车时根本不用你点任何按钮,车机比你还着急地给你个大画面——就差亲自下车帮你看了。问题来了,现在的科技是不是老奔着“懒人模式”设计?科技越进步,手越来越懒,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第三点更新是车机快速启动(STR)功能。别小看这个,很多人下车去便利店买瓶水,回来一启动车机,导航得重新加载,音乐又得翻半天,有时候还卡顿。这个功能就是“秒醒”,车机在车停下不是完全关机,而是进入省电模式,回来的时候,导航就是你刚刚那一页,音乐还是你刚才那首,体验不间断。大家都知道手机要讲究“快充”,车机系统竟然也步入了“快启动”时代。这不就是生活节奏的缩影吗?我们越来越不愿意等,一秒都压不上。是不是有一天,连红绿灯都嫌慢,指着车机说“快点快点?”
说到红绿灯,这次居然还加入了巡航红绿灯读秒。看着前面车把你的视线全挡住,一猜红灯还有多久,你就心里急得不行。现在好了,车机自动帮你在地图上显示红绿灯剩余时间,彻底告别“猜灯谜”。提前规划车速、思考要不要换条路走,一点没落下效率二字。可是你又不得不思考,车机的数据到底精准吗?技术越智能,是不是也该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同步升级?不然一套新车机装在老马路上,交警叔叔一手抓你问“哪个才是真的信号灯?”
最后一个更新也值得琢磨,就是“吉路同行”功能。乍一听挺官方的,细细一品其实揪的是每个车主的“小心思”。它能多维度监测你的车辆状态,主动生成报告,智能服务提醒,能量化分析你平时的驾驶习惯和出行里程。你以为自己没啥事,其实系统天天在给你打“健康分”。有点类似于智能手环,时时刻刻帮你关注自己身体,只不过变成了关注车的“生命体征”。这事儿又让人有点焦虑:你愿意让机器全方位了解你的开车习惯吗?开得猛了提醒你,大脚油门给你批评,你是不是瞬间感觉被电子“说教”了?
都说车企、手机厂、科技公司一窝蜂地搞万物互联、智能座舱,表面上是希望驾驶更安全、生活更便利,实际上也把我们的隐私、选择、习惯都一股脑儿“数据化”了。你每次连手机,每次用导航、调歌亮灯,甚至喜好去哪儿都在后台变成了一行行代码。你可能觉得这些是小事,但信息时代嘛,小事汇成大事,最后决定你是不是愿意买这个品牌的下一辆车。
说白了,车机更新弄得越来越像手机App升级,你是跟着走还是拒绝被科技绑定?我们一边享受方便,一边担心自己的数据去哪儿,心里其实是有阵阵不安的。所以我也经常问:“智能座舱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是安全,是效率,还是无形的拴绳?”你开着更新后的车,跟朋友吹牛说“我这车不用手连手机,靠近就自动同步”,对方乐一乐,实际他也得想:你说这年头,科技是不是也该给生活留点喘息空间?
从技术角度看,这些创新的确让车变得聪明了,变得懂你了。但人和机器的边界是不是也更模糊了?AI在车机里无孔不入,你的选择也越来越少,能不能打破“智能=好”的思维定式?我们是不是也要问一句,未来的智能座舱,是每个司机的靠谱伙伴,还是潜移默化的“控制者”?
总结一下这次吉利银河 E5 的更新,表面看是功能增加,实际是对“人车关系”的重新拉扯。我们在享受科技赋予的便利同时,也要时常反思一下:“我的驾驶习惯、出行路线、生活痕迹,究竟该交给谁?”你愿意让智能车机告诉你啥时候该修车,怎么开车更省油,甚至哪条路更适合你吗?还是只想享受“开车就是自由”的感觉?毕竟,车本是自由出行的象征,走到高度智能的今天,是不是也该适当“放慢脚步”,让人和机器平等对话,真正做个有自主权的司机?
当然,谁也无法否认科技在变好,生活也在变快。但科技进步的脚步,是不是也该等一等人的思考?吉利这波更新到底好不好,等你真用上这些功能那一刻,学会用质疑眼光看新技术,可能才是我们作为用户最大的底气。不是每一项新功能都要买单,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该无差传递。我们该思考,技术是工具不是主角,人脑永远比机器强,你觉得呢?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