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MPV逆袭,魏牌高山登顶销量榜单,梦想家强势挺进前五,国产品牌全面崛起迎来新机遇

2025年9月第四周MPV销量榜单出来了,国产车刷屏了。魏牌高山居然拿下了第一,这可不常见。其实稍微关注下新能源MPV市场,咱们都知道,魏牌这两年动作频频,高山能站稳脚跟,绝对没白干。

刚才和一个做经销的朋友聊,他说:这高山的混动系统是真的省心,油耗比我们评估的低了10%,客户回头率挺高。我心里嘀咕,这油耗数据我没细看过,可能是厂家给的数据,但至少用户口碑还是靠谱的。根据官方和侧面数据,2025年前8个月,高山交付量接近两万台,特别是8月份单月销量大约6000辆,占了魏牌总销量的三分之二还多。这体量在MPV里算相当抢眼了。

国产MPV逆袭,魏牌高山登顶销量榜单,梦想家强势挺进前五,国产品牌全面崛起迎来新机遇-有驾

对比同价位的别克GL8,这差别挺明显。GL8在传统用户里根基牢靠,但新能源转型慢,难免有点压力。朋友修车的师傅跟我唠叨,GL8这批老车油耗高,维修成本又往上涨,用户纠结换新还是继续用,买国产?想都不敢想,以前是这样。他说,我心想,这话有点偏激,但能反映出老用户的观念障碍。换句话说,国产MPV一开始确实没太多人信,但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高山这些车。

说到车,空间和设计绝对是卖点。听说高山的座椅布局弹性大,三排座椅可以灵活变换,实际体感空间跟20万出头的GL8差不多,这一点让我有点意外。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市场调研里客户最看重的是空间和续航,而高山的混动系统续航差不多能给到600公里(官方给的数据,实际可能稍有出入),而别克GL8还是得加油,这对城市家庭来说很香。猜测一下,未来一旦高山电池技术再提升,可能会直接冲击燃油MPV传统市场,当然这是种不确定估算。

国产MPV逆袭,魏牌高山登顶销量榜单,梦想家强势挺进前五,国产品牌全面崛起迎来新机遇-有驾

对了,岚图梦想家这车也挺神,它在同周期排到第五,紧跟高山之后。梦想家更偏向豪华感,用户群体更细分,价格区间大概率稍高一些,但它确实捞到了不少回头客。我的一个老铁告诉我,他单位买了两台梦想家,主要是出差用,空间够大,配置也挺丰富,平时接待客户气派,颜值爆表。看得出来,国产MPV在拼的不是单一卖点,而是整体体验。

说回供应链,我试着用做饭比喻研发过程。做一锅好饭,需要选对料,火候得准,还得抓住客人口味。汽车供应链同样复杂,比如这高山的电池供应就像稀有香料,谁掌握了稳定、优质的来源,谁就能做出口味更对的车。问题是,有时火候拿捏不好,供应链断了,产品周期和质量就会受影响。前段时间还听到说某新能源车企因为电芯供应链断档,产能压缩了30%,这类似饭做好了一半,食材没了的尴尬。供应链的稳定性对国产品牌来说,是当前最大的考验之一。

我得坦白,前面说高山的销量稳健,其实有点泛化了——这只是部分地区的数据,整体市场还没完全铺开。东南沿海和一线城市需求旺盛,一线之外的区域还没完全跟上,所以数据背后还有很多变量。这种趋势已经很明显——市场认可国产新能源MPV的脚步确实加快了。

国产MPV逆袭,魏牌高山登顶销量榜单,梦想家强势挺进前五,国产品牌全面崛起迎来新机遇-有驾

腾势D9也不能少提,这车稳定性强,销量在第三,用户反馈口碑不错。销售人员告诉我,D9吸引的更多是中高端商用用户,特别是那些小型企业车队,对舒适度和续航都有要求。跟梦想家比,腾势更务实,这也是不同细分市场造就不同产品力的体现。

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别克GL8仍排第六。时间点和用户忠诚度给它撑住了牌面,不过有意思的是,销售说GL8推出的新能源版本推迟了至少半年,这让国产车型有了窗口期。换句话说,别克的新能源转型慢半拍给了魏牌抓住机会的绝佳时机。有没有可能未来数年GL8丢掉老用户,转为信任国产?这很大程度看国产品牌的持续造车能力和服务了。

看市场趋势,国产MPV阵营越来越壮大,技术日渐成熟,设计更贴合本土需求。这不单是卖车,更是卖生活方式和场景。新MPV能做到一车多用,满足多样需求,这才是它们的真正杀手锏。

国产MPV逆袭,魏牌高山登顶销量榜单,梦想家强势挺进前五,国产品牌全面崛起迎来新机遇-有驾

最后想问问大家,作为普通消费者,在看mpv选车时,你更看重什么?空间?智能化?还是靠谱的售后?我自己说实话,只要别让我频繁进修理厂,哪怕我愿意出点额外钱。

(这段先按下不表)小跑题说说,有次我去4S店,看到一客户和销售闲聊,销售问:这车哪个功能你最想用?客户耸耸肩:我就想要个能让我娃不哼哼的座椅,再多智能也没用。这一幕让我突然意识,汽车其实就是人和车之间的小情感链接,不只是冷冰冰的参数。国产MPV未来能不能成为中国家庭的情感第三者?我倒有点期待。

国产MPV逆袭,魏牌高山登顶销量榜单,梦想家强势挺进前五,国产品牌全面崛起迎来新机遇-有驾

有没有哪个国产MPV是你们特别关注的?或者用起来感觉特别棒的?留个言,我们继续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