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省油技巧:踩到120滑行到100,反复操作真能省油?

在咱们广大的车主朋友们中间,总流传着各种各样的驾驶技巧和省油秘籍。

其中,有一个关于高速行驶的说法,近来引起了不少讨论,听起来颇有些技术含量。

这个说法是这样的: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要一直保持匀速,比如始终踩着油门稳定在时速120公里。

高速省油技巧:踩到120滑行到100,反复操作真能省油?-有驾

更经济的做法是,先踩油门将车速提升到120公里,然后完全松开油门,让车辆在挂着挡位的情况下自然滑行,当车速降低到时速100公里时,再次踩下油门,将速度提回120公里,如此循环往复。

支持者声称,这种“脉冲-滑行”式的驾驶方法,相比于匀速行驶,能够实现更低的燃油消耗。

这个听起来有些反直觉的操作,究竟是确有其事的科学驾驶法,还是仅仅是一个被美化了的驾驶误区呢?

今天,我们就从原理到实际,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详细地聊一聊。

要判断这个方法是否可行,我们首先得理解它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平心而论,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确实有两个站得住脚的发动机工作原理作为支撑。

高速省油技巧:踩到120滑行到100,反复操作真能省油?-有驾

第一个原理,关乎发动机的“热效率”。

所谓热效率,用大白话讲,就是发动机把燃油的化学能转化成驱动车辆前进的动能的效率有多高。

就好比我们吃饭,吃进去的食物有多少真正转化成了我们工作学习的能量,又有多少变成了没用的热量散发掉了。

发动机也是如此,它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效率是天差地别。

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在发动机负荷较高的时候,其热效率也相对更高。

当我们保持时速120公里匀速行驶时,其实只需要很轻的油门就能维持住速度,此时发动机的负荷比较小,工作状态相对安逸,其热效率可能处在一个不高不低的水平。

但是,当我们需要从时速100公里加速到120公里时,就必须深踩油门,给发动机下达一个“全力冲刺”的指令。

高速省油技巧:踩到120滑行到100,反复操作真能省油?-有驾

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的负荷急剧增大,为了爆发出足够的动力,它会进入一个工程师精心标定的高效率工作区间。

在这个区间里,每一滴燃油的能量都被更充分地利用,转化成的有效功更多。

第二个原理,则是在滑行阶段的“减速断油”功能。

这是所有现代电喷汽车都具备的一项智能化节油技术。

当我们松开油门,但车辆仍然挂着挡位滑行时(比如从120公里时速滑向100公里),由于车轮的惯性反过来拖动着发动机运转,车辆的行车电脑(ECU)会立刻判断出驾驶员没有加速意图,并且发动机无需自身做功。

于是,它会果断地命令喷油嘴停止向气缸内喷射燃油。

在这个阶段,发动机就如同一个被动旋转的空气压缩机,几乎不消耗任何燃料,瞬时油耗显示为零。

高速省油技巧:踩到120滑行到100,反复操作真能省油?-有驾

直到车速降低,发动机转速即将跌落到怠速转速时,ECU才会恢复喷油以防止熄火。

所以,从120滑行到100的这个过程,确实可以看作是一段“免费”的行驶里程。

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看,这个驾驶方法的逻辑似乎就清晰了:它试图用一段“高效率燃烧燃油”的加速过程,来换取一段“零油耗”的滑行过程,希望通过这种组合拳,最终的平均油耗能够低于平平无奇、效率一般的匀速行驶。

这个逻辑链条听起来相当完美,似乎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战胜汽车工程师预设程序的省油捷径。

然而,理论的完美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现实中的可行。

当我们把这个方法放到真实的驾驶环境中去审视,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几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让这个“省油秘籍”在实践中大打折扣。

首先,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最基本的物理规律:能量守恒。

高速省油技巧:踩到120滑行到100,反复操作真能省油?-有驾

虽然加速阶段发动机的效率更高,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要将一台重达一吨半甚至两吨的汽车,从时速100公里加速到120公里,所需要克服的能量消耗是巨大的。

车辆行驶时,最大的敌人是空气阻力,而空气阻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这意味着车速越快,阻力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从100加速到120,发动机需要输出非常大的功率来对抗这急剧增加的阻力,这个过程本身消耗的燃油总量就相当可观。

即便此时的燃油利用率高一些,但消耗的基数太大了。

这就好比,你买一件昂贵的奢侈品,虽然店家给了你五折的巨大优惠,但你实际付出的钱,可能仍然比全价购买一件平价商品要多得多。

加速时的高效率所带来的节省,很可能根本无法弥补因克服巨大阻力而额外消耗掉的燃油。

高速省油技巧:踩到120滑行到100,反复操作真能省油?-有驾

其次,我们必须对现代汽车工业,特别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工程师们抱有充分的信心。

高速巡航是最为常见和基础的车辆工况之一,任何一家负责任的汽车制造商,在进行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标定的时候,都会投入海量的资源进行优化。

工程师们会在试验台上,通过无数次的测试和调整,为车辆在时速80到120公里这个常用的高速区间,找到一个动力、油耗、平顺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的最佳平衡点。

也就是说,当你以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比如110公里/小时在高速上巡航时,你的车辆很可能已经处在厂家为你精心设定的一个综合效率非常高的工作状态了。

普通驾驶员想凭借自己的脚感,通过“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式的操作,去挑战和超越这个由无数数据和实验支撑起来的优化成果,其难度可想而知。

你很难精准地控制油门深度,既要保证发动机进入高效率区间,又要确保多消耗的能量小于滑行所“赚回”的能量,这其中的“火候”拿捏,绝非凭感觉就能实现。

最后,也是最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驾乘人员的一点,那就是舒适性和安全性。

高速省油技巧:踩到120滑行到100,反复操作真能省油?-有驾

汽车不仅仅是冰冷的机械,它更是承载我们和家人的移动空间。

驾驶的首要原则,应当是平稳和安全。

反复地进行急加速和减速滑行,会造成车辆持续地“前俯后仰”,产生明显的顿挫感。

开车的驾驶员或许因为专注于操作而感觉不明显,但对于车内的乘客来说,这种体验无疑是糟糕的,极易引发晕车等不适症状。

为了节省那一点点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燃油,而牺牲掉整车人的乘坐舒适感,这笔账无论如何都是不划算的。

更何况,在车流密集的高速公路上,这种非线性的速度变化会让他人难以预判你的驾驶意图,无形中增加了追尾的风险,影响了公共道路的安全。

总而言之,这种驾驶方法,理论上虽有其巧妙之处,但在现实世界里,其节油效果充满不确定性,且会严重影响驾乘体验和行车安全,实在是得不偿失。

我们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可以增长知识,但将其奉为圭臬在日常中模仿,则大可不必。

真正有效的省油方法,还是那些老生常谈却行之有效的习惯:保持合理的车速、避免急加减速、保持标准胎压、定期保养车辆,这些才是通往经济驾驶的康庄大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