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B级车仅10.38万起,续航突破2000公里,性价比之王来了

最近汽车市场里头,要说最能引起大家伙儿讨论的,恐怕就是吉利推出的一款新车了。

这车一出来,好多人的购车计划都给打乱了,甚至让一些卖了几十年车的合资品牌都觉得有点措手不及。

事情是这样的,市面上突然冒出来一台车,个头看着跟我们熟悉的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差不多,属于中级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B级车,可它的价格标签一亮出来,所有人都惊了:起步价只要十万出头。

吉利B级车仅10.38万起,续航突破2000公里,性价比之王来了-有驾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宣传里说这车加满一箱油、再把电充满,能跑上两千多公里。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你从哈尔滨出发,差不多能一口气开到南京,中途都不用进加油站。

这事儿听着就玄乎,所以很多人都在问,这是真的吗?

吉利是怎么办到的?

这车到底靠不靠谱?

咱们先来聊聊这个最扎心的部分,就是价格。

在过去,咱们老百姓手里攥着十万块钱想买车,能选的基本上就是那么几样,比如日产的轩逸、大众的朗逸或者丰田的卡罗拉。

这些车都是不错的家用A级轿车,省油、耐用、毛病少,但要说空间有多宽敞,配置有多高级,那也谈不上,就是个踏踏实实的代步工具。

你要是想买个大一点、坐着舒服一点、开出去更有面子一点的B级车,那预算怎么也得往二十万甚至更高去准备。

可吉利这台叫银河L6的新车,直接把这个规矩给打破了。

它用一个A级车的价格,给了你一个接近B级车的尺寸。

它的车身长度接近四米八,轴距也超过了二米七五,这意味着它的后排空间非常可观,坐三个正常的成年人一点都不挤,腿部空间也挺宽裕。

这就好比你花了一碗兰州拉面的钱,老板却给你上了一份足量的大盘鸡,这种冲击力是相当大的。

这个价格一出来,市场上的反应特别直接。

吉利B级车仅10.38万起,续航突破2000公里,性价比之王来了-有驾

我听一个在4-S店工作的朋友说,那段时间他们店里的客流量暴增,很多人都是直奔着这台车来的。

不少原本已经盘算好要买大众速腾或者本田思域的客户,在看到银河L6的实车和价格后,当场就改变了主意。

你想啊,差不多的钱,能买个空间大一圈、看着更大气、关键是用车成本还可能更低的车,这笔账谁都会算。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传统合资品牌的销售人员就有点着急了,他们能说的话术还是老一套,比如强调“德系品牌的品质传承”或者“日系车的保值率更高”。

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买车,想法已经变了。

他们会拿出计算器来算一笔账:这台插电混动车开起来,一公里可能就两三毛钱,而同样大小的燃油车得七八毛,一年下来能省下大几千甚至上万的油钱,开个三四年省下来的钱都快够再付个首付了。

相比之下,那点虚无缥缈的品牌溢价和几年后才体现出来的保值率,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汽车工业用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向传统市场格局发起的一次正面挑战。

接着,咱们再来科学地分析一下那个惊人的“两千公里续航”。

这个数字确实是官方宣传的一个亮点,但咱们作为理性的消费者,不能光听宣传,得搞明白它是怎么回事。

首先,这个超长续航里程,指的是“综合续航”,也就是在油箱加满、电池也充满电的理想状态下,通过特定的测试标准跑出来的。

实际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开车,路况复杂,有堵车有红绿灯,还得开空调听音乐,所以实际续航肯定会比这个理论值要打些折扣。

有许多车主和媒体实测下来,在比较正常的驾驶习惯下,这台车的综合续航跑到一千三四百公里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个成绩虽然没有两千公里那么夸张,但在所有插电混动车型里,也绝对是顶尖水平了。

这台车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它解决了我们普通人开车的两大痛点:日常通勤的成本和长途出行的焦虑。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吉利B级车仅10.38万起,续航突破2000公里,性价比之王来了-有驾

它体内有两套动力系统。

一套是电动的,它装了一块容量不小的电池,高配版本能支持它在纯电模式下跑125公里。

这个距离对于绝大多数人的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去超市买菜来说,是绰绰有余了。

如果你家里能安装充电桩,那基本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动车来用,每天回家充上电,第二天又是满电出发,几乎不怎么需要烧油,用车成本极低。

另一套是燃油的,它搭载了一台1.5T的发动机。

当你需要出远门,比如节假日回老家或者自驾游,跑长途的时候,这台发动机就会启动,和电机一起工作。

这时候它就变成了一台混动车,最厉害的是,即便在电池电量很低的情况下,它的油耗也控制得非常好,百公里大概也就四个半油左右,比很多以省油著称的日系混动车还要低。

所以,它实现了“短途用电省钱,长途用油省心”的完美结合,既没有纯电车的里程焦虑,又享受了比燃油车低得多的用车成本。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这车开起来、用起来的实际感受。

光便宜和省油还不够,车子终究是为人服务的。

坐进银河L6的车里,你很难相信这只是一台十万出头的车。

中控台上那块大尺寸的竖屏非常抢眼,清晰度和反应速度都很快,因为它用了一颗叫“骁龙8155”的高性能芯片,这在以前可是三四十万的高端车才有的配置,操作起来就跟玩智能手机一样流畅,告别了过去很多车机系统卡顿、反应慢的糟糕体验。

车内的用料也挺实在,手能摸到的地方,大部分都用了软的塑料或者皮革包裹,质感不错。

座椅的填充物也比较柔软,对腰部的支撑也到位,开长途不容易觉得累。

在动力方面,它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到7秒,这个成绩在同价位的家用车里算是相当迅猛了,无论是在市区里红绿灯起步,还是在高速上需要超车,都能给你很足的信心。

当然,它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最低配的车型配置就比较基础,一些方便的功能像手机无线充电就没有了。

但在它颠覆性的价格和超强的产品力面前,这些小小的不足,对于大多数务实的消费者来说,似乎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它就像一个精明的“管家”,用最划算的方式,满足了中国家庭对一辆车最大空间、最低成本和不错体验的核心需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