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买车看面子,比亚迪汉L推技术,年轻人更关心牌面

据说,中国人买车有三大玄学:第一叫“要有面子”,第二叫“要保值率”,第三嘛,叫“领导说你适合啥你就买啥”。而这三大玄学的合体成果,就是大家一边追求技术,一边死死抱住车标的大腿。你说你车快、你车牛,你发动机热效率高到宇宙级,抱歉,不是宝马奥迪,仍然算“经济实用男”。

中国人买车看面子,比亚迪汉L推技术,年轻人更关心牌面-有驾

前阵子我那抠门死党的比亚迪汉L刚上市,特意接我去蹭顿免费烧烤。上车,他就像搞对象第一次牵手那样,兴奋介绍各种参数——四驱、零百四秒多、电控大满贯、810匹马力,把我吹得都快以为自己进了变形金刚现场招募会。他油门一踩,车直接弹出去,那推背感比小丑冲进股市还刺激。你以为我感动了?不,我只想知道这玩意儿怎么还卖不动。

仔细琢磨,其实卖不动倒也不是多奇怪的事。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啊,涨得快比股市跳水还离谱。你给他堆出一堆第几代技术、百公里几秒、热效率全球第一,他翻个白眼问你:“大哥,这车开出去别人认得出吗?”有人追求动力,有人追求稳定,还有更多人就是单纯追求“别人投来的赞许眼神”。你以为大家买的是车?不,买的是面子镀层。

比亚迪汉L知乎问答区那头,现在最火的问题不是“加速多快”“油耗多少”,而是“开出去有面子吗”“保值率怎么样”。答主们一个比一个装得高端,实际上个个活成行走的水泥雕像,被外壳绑架到死。你看那展厅,销售专家讲得天花乱坠,“我们这第五代DM技术全球领先,热效率高到连日本大厂都气得关灯哭。”听众却把注意力撒在:新logo够不够高大上?龙脸造型能唬人吗?内饰比宝马3系精致没有?

有一次我看着汉L展车,真心觉得那前脸已经张扬得快变脸谱戏精了。可是旁边一哥们儿摸摸下巴,嘴里嘀咕:“太个性,怕是找不到媳妇。”另一边,两个穿小西装的销售顾问努力推销,语气堪比福尔摩斯分析犯罪现场,“比亚迪技术如今吊打丰田、本田、日产,要的不是荣耀,是明天!”对不起,顾客更想要隔壁奥迪A4L的那种行走的人设滤镜。

价格,也是一把钝刀。二十万出头的汉L本质上砍在鸡肋区域,买凯美瑞雅阁的人觉得反正油车更靠谱,买新能源的、信仰特斯拉的又嫌体验没氛围。有人吐槽:“刚想买,家里就有人劝说,还是不要折腾,买奥迪保值,出去办事有牌面。”结果汉L变成橱窗里的艺术品,只能被销售拿来举例“你看我们不比小鹏香多少吗”。

比亚迪销售吐槽的时候,语气带点绝望:“现在的小伙子,口袋里钱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离谱,既想要推背感,也想要人前显贵;希望全家出行舒舒服服,但关键场合能手递名片无需自报家门。你让我们怎么活?”说得我都想众筹给他们心理疏导。

你要说比亚迪没实力,那是睁眼瞎。人家加速、底盘、电控,眼下全球能和它一拼的没几个。可惜年轻人未必真为技术买单——多数还在关心“会不会被认为掉价”。曾经有个程序员小哥试驾完,眼睛亮得像刚写出100行Bug-free代码。一问他买没买,答复说:“还得问问女朋友喜欢不,要不然以后周末约会没气氛。”

品牌建设也是个漫长的马拉松,东施效颦都得耗个十年八年。比亚迪深知人心似水,勉力贴近豪华标签,开始安排老车主故事大会:什么“30岁白手起家,爱上汉L从此人生高光”,活脱脱的励志剧脚本。只可惜,几十年豪车老钱根深蒂固,哪儿是一句“技术碾压超跑”就能洗白的?你以为讲故事就能让宝马、奥迪的用户拍案叫绝?别做梦了,国产崛起路上最先打败的往往是自己家人的劝退。

技术宅们常常质问:“我们都实现国产替代了,现在好歹也算小康,凭啥还认欧美鼻子不是鼻子?”体制内的老干部们怕开出去抬不起头,普通打工人担心婚礼上丈母娘面色发绿。大家嘴上嚷着理性,其实都被不理性的社会预期牵着鼻子走。一代人攒钱,就为了能在二环路上转一圈让邻居说:“哟,这娃混得有模有样。”

厂商也明白年轻人“面子贷款”这套理论,恨不得把品牌故事编进车载导航。一边做技术讲座,一边花钱拉媒体“控评”,生怕损失点流量。媒体们开完试驾落地第一句话都不是“技术体验咋样”,而是“是否能媲美C级豪华车?”。结果是,大家坐在车上讨论情怀,出门还是去奥迪宝马展厅排号。

以前比亚迪营销还喜欢自黑:“低调低调,省油省电。”现在不敢了,深怕自家那点高级感被反噬。于是,开始学特斯拉搞品牌神话,幻想靠一夜爆红扶摇而上。可人家特斯拉背后美国国旗自带滤镜,比亚迪虽说是民族自豪,却总有几分闷声发大财的低调,偏不让你在朋友圈手贱发图显摆。这年头,发票都能P成玛莎拉蒂,朋友圈再牛的汉L也干不过一个带蓝天白云标的鬼子车。

困境在哪里?技术领先,品牌弱鸡。总不能夜深人静的时候开着汉L多跑两圈让楼下大爷大妈帮你打广告吧。可中国年轻人又不是省油的灯,一脸不屑地说“我买车又不是为了显摆”,下一秒劝朋友买车时第一句就是“这车开出去有排面不”。嘴上说不要,心里比谁都要,活脱脱的精神分裂。

退一步说,大厂比拼到今天,本来就是惯着消费者的戏码。懂技术的觉得非国产不买,懂活法的觉得老外牌子才撑场面。结婚用车给丈母娘看,见客户得靠客户经理陪同背书……对比亚迪来说,这不是造车技术的考试,而是社会认同的高峰论坛。不管你热效率是不是登顶,关键时刻牌面更重要。想想华为用十年才杀上高端,苹果一根线都能卖断货。比亚迪还得把牛皮翻来覆去讲十年,才能让加速进气音浪变成代际骄傲。

讲归讲,年轻人的审美也不是铁板一块。你觉得宝马低配有范儿,他觉得特斯拉是信仰,还有一批人觉得理想L9像大沙发……主要是社会评价体系没跟技术进步同步。技术进步能让你0到100加速像闪电,身份认同却还在二百年前的血统论打转。你拿全世界第一的动力招摇,他拿手机搜索“二手残值排行”,被“面子”两个字挤得喘不上气。

中国人买车看面子,比亚迪汉L推技术,年轻人更关心牌面-有驾

最近业内又开始传唱:“民族车企崛起后最大的对手不是奔驰宝马,是国人自己的玻璃心。”你说汉L开得飞起来,羡煞老外,可你邻居大爷依旧说“对门家儿子就是有出息,买了台奥迪”。这时候最讽刺的不是技术没用,而是技术成了无用武之地。

中国人买车看面子,比亚迪汉L推技术,年轻人更关心牌面-有驾

曾经有人说过,“国产之光”这种标签,只有等大家都觉得不再特殊时才算真正成功。现在的汉L,就像课代表默默做完和同桌一样的卷子,却依然等不到老师颁奖。你说它是不是该安慰自己:“我们不缺技术,缺的是KOL的认证和丈母娘的点赞。”

于是每个买不起宝马、开不起特斯拉的年轻人,嘴上说“等比亚迪品牌好了再买”,心里想的其实是“别人羡慕的眼神”。要说将来汉L火不火,看的是社会标签咋变。等哪天开汉L和开BBA一样能让单位同事放下咖啡杯,说一句“你小子混得可以啊”,那才算是国产品牌的全民成年礼。

至于这一天多久到来?打工人不敢算,厂商也不敢算,估计比亚迪高层半夜自己数头发数到掉光。技术升级能让发动机更耐高温,升级不了人类的心理防线。民族汽车之光想被叫成土豪座驾,得和时间慢慢耗,先熬掉这一代的品牌崇拜,才能让下一代自豪地说:“这才是中国车,我骄傲。”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也不太懂什么三厢五厢后驱前驱。身为社会底层的匿名打工仔,人的矛盾也许就在于一边想做汉L那样的技术楷模,一边不得不开着老爸淘汰下来的大众速腾去挤地铁。等有了钱,买什么不重要,有人羡慕就行。比亚迪加油吧,等哪天楼下大妈见我开汉L能主动攀比炫耀,那我也算“人生赢家”了。现在嘛,梦想很远,钱包很轻,面子很贵——还是攒钱先买菜去吧。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